听障儿童等你“开机”
“就像眼睛近视需要戴眼镜一样,我们只是听力不好,需要戴个 小耳朵 。”这样的话术不仅是每一个做了人工耳蜗儿童的必修课,也是缓解他们家长内心顾虑的一剂良药,然而,这句话存在的本身也恰说明了社会对听障儿童关注的缺乏。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3万个听障新生儿降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注定会成为聋哑人,只要尽早发现、早干预,他们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回到有声世界,而为他们提供这一先决条件的关键就是安装人工耳蜗。今天,你也有机会为此出一分力。
让耳朵“开机”
“Action”这个频频出现在电影拍摄中的词汇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而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开机”是他们回到有声世界唯一的希望。因为对“ 听 到爱”公益行动的关注,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附近的中澳听力语言康复培训中心。中心负责人王玉瑾告诉记者,所谓“开机”指的是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医生为他们配戴并开启外部装置的动作,而“开机”也意味着他们能够听见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
记者注意到,在这所培训中心会议室的墙上挂有很多绽放着灿烂笑容的小朋友照片,照片底下清晰地标明了他们各自的“开机”时间。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和康复,这些孩子已经回到正常的幼儿园或者小学读书。
用希望“面对”
从大学老师转行做公益性质的儿童听力语言康复培训,王玉瑾的专业跨度很大,这样的转型也让身边很多人不解,可对她来说,这些都不是困扰,令她最难突破的一关是如何通过自己正确有效的引导家长们走出自卑和忧虑的悲观情绪。“刚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每每看到家长哭,我也会忍不住跟着抹眼泪,尤其看着这么小这么可爱的孩子,怎么可能觉得不心疼。”几年前,山东的一位老奶奶带着先天失聪的小孙子来京寻医,遇见王玉瑾时,老人拉着她的手一直哭,在她看来,孙子这样的情况无异于天塌了,王玉瑾试图压抑住情绪帮老人宽心,可最后还是被对方感染,和老人哭成了一团。
多年的历练,王玉瑾不再用眼泪去迎接家长和孩子。“这事有的解,不用急着哭。”王玉瑾说,尤其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和术后的康复培训,1年的时间就可以和同龄小朋友一样会听说。
“我不再哭,也是想鼓励家长积极面对,这样孩子才会更有信心。”王玉瑾提到在康复培训中,家长起到了60%以上的作用。全社会来“抢救”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7岁以前干预治疗都不算晚,3岁以前为康复黄金期。活泼爱笑、外形帅气的小路刚过完4岁的生日,他人工耳蜗手术安排在11月份,虽然错过了康复黄金期很遗憾,但好在之前小路在听觉和语言上并没有过多的障碍。其实早在新生儿筛查的时候,医生已经指出了小路存在听力障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结果,小路的爸爸妈妈和和很多父母的选择一样:想让孩子长长再说,万一有希望呢?“现在该面对了,不就是在耳朵上挂副 眼镜 嘛,只要他能健康的成长就行。”小路妈妈说。
的确,一对人工耳蜗的花费高达30多万元,而这也是一些低收入者很难在黄金期给孩子做手术的关键所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4岁以下听障儿童有171万,每年有3万个听障新生儿,仅靠国家项目很难让所有的孩子得到救助。而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训练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追赶落后于健康孩子听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时间差,正因为此,业内将康复培训称为“抢救”行动。
今天,我们每一个都可以为“抢救”更多的听障儿童出一分力,通过神州专车APP“听”到爱的资助通道向有经济困难的家庭捐款,同时,神州优车将按1:1的数额作出捐助,也就是说用户募捐多少,神州优车也将捐多少。这笔善款将通过爱的分贝公益组织,用于有需要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
来源:法制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