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女孩练舞十年获全国大奖 靠观察手势练习
中国聋人网讯 清晨七点的沈阳新民市何屯村,十七岁的邢璐爬上墙头,单脚站立,抬高右腿,手臂上举,向母亲展示着最近学过的舞蹈动作。对于失去听力的邢璐来说,舞蹈是儿时的嬉戏,是言语的表达,是感受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也是回归常人生活的赌注与筹码。
九月初的下午,天气微凉,沈阳市皇姑区聋校舞蹈教室内人头攒动。早早到来的邢璐熟练地换上舞蹈服,在同学的帮助下压腿、热身,准备新一天的训练。
整个舞蹈班,加上邢璐,一共二十余个孩子,最小的10岁,最大的18岁。与一般的舞蹈教室不同,在这个舞蹈教室里,没有悠扬的音乐,也没有鲜明的节拍,只有道具敲击舞台的震动以及老师一遍遍的手语。这是一群特殊的小舞者,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被外人叫做“聋人舞者”。
正是这群孩子,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会演中,代表辽宁省参赛,以群舞《心田》摘得全国二等奖。
学舞蹈本就辛苦,对聋人孩子更是苦上加苦。因为听不到音乐旋律,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邢璐和同学们只能靠自己成百上千次对一个动作的重复,通过心里节奏掌握律动。
“对普通孩子来说,一听就懂、练练就会的动作,因为沟通的问题,对聋人孩子来说是很难完成的,聋人孩子比健全孩子更能吃苦,也懂事得多,邢璐和她们带给我许多感动。”舞蹈老师史维维坦言。
在聋校这个大家庭,同学们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进行一遍遍的舞蹈训练。在这些努力挥洒汗水的身影里,邢璐总是最勤奋的那一个。
“我喜欢跳舞,因为舞蹈能把我想表达的情感展示给大家。”训练间隙,坐在一旁的邢璐用手语和大家交流着。也许是太卖力气,汗水已经浸湿了她的衣服,这样的训练,她已经坚持了十年之久。
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邢璐失去了听力。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纪,邢璐的父母将她送至聋校学习。
对于四肢修长的邢璐而言,舞蹈的出现就好像给她心中开启了一扇窗,没办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恰好可以用舞蹈表达。
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邢璐和同学们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整个训练下来,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月就磨破一双舞鞋。
虽然身为舞者,最重要的是控制饮食保持体形,但考虑到孩子们都在成长阶段,而且平时训练实在艰苦,食堂总会为他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训练过程中,这群孩子在无声的世界中培养起纯粹的友谊。大家学会了坚持不懈,也学会了如何在分享、团结互助中收获快乐。
除了跳舞,邢璐还喜欢跑步,换上运动鞋,下楼疯跑几圈,邢璐用手语对大家说,努力奔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让邢璐她们感到欣慰的是舞蹈《心田》取得的成功,这部作品的灵感源于三毛那首歌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分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对于邢璐和同学们来说,舞蹈就像在耕耘自己的心田,种下理想,就会收获更好的未来。
《心田》获得全国二等奖让邢璐的父母也感到欣慰,他们反复看着手机中女儿跳舞的视频。尽管知道孩子学习舞蹈很难,但对于孩子的选择,他们依然给予支持。高强度的训练,让邢璐的腿上总是留有磕碰的淤青。在家里,母亲还特意为她备上了云南白药,“只要她回来,我就帮她揉揉腿和脚”。邢璐的母亲笑着说。
9月27日,2017第六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颁奖典礼上,邢璐和同学们代表聋校表演的《映山红》作为压轴节目再一次登场展演,再次赢得了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近,刚刚升入高一的邢璐选择了高考备考班,她希望能够在跳舞的同时也完成自己的学业。对于未来,邢璐也担心自己不被社会接纳。不过,这些无声世界里的舞者们相信,自己已经是聋人群体中的佼佼者了,况且,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它影响不了这些舞者自身的价值。
来源:腾讯大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