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老人滞留救助站5年 终与家人团聚

  •  
  • 浏览次数: 83
  •  
  • 发表时间:2017-10-2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5年前,高绍民的母亲程娥意外走失,她是听障人士,不识字,一家人寻找了5年却没有任何结果。

儿媳妇、孙子、孙女给程娥老人洗脚、按摩,其乐融融。

  这几天,家住市区井冈山路淞江国际花园小区的高绍民一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5年前,高绍民的母亲程娥意外走失,她是听障人,不识字,一家人寻找了5年却没有任何结果,但最近却在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点找到。记者了解到,5年来程娥一直在救助点生活,由于工作人员和她无法进行沟通,老人虽然和家人近在咫尺,却一直未能见面。
  时隔5年 老人回到温暖的家
  10月23日下午5点多,记者来到高绍民家,他的妻子郭喜红带着两个孩子正在和奶奶玩耍。郭喜红端来一盆洗脚水说,发现婆婆脚有点肿,泡泡脚有利于消肿。看到奶奶洗脚,孙子和孙女也跑过来帮忙,一个洗脚,一个按摩,逗得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记者看到,虽然离家5年,但程娥老人面色红润,精神头还很足。
  郭喜红告诉记者,婆婆今年66岁了,她并不是先天性听障,听家人说是十多岁的时候发烧导致的。“虽然婆婆不会说话,但她心里不糊涂,我的大儿子9岁了,从小就是婆婆抱大的。婆婆走失时,我的小女儿才6个月,如今已经上学前班。”郭喜红说,10月17日把婆婆接回家后,大儿子还能认得出奶奶。
  老人走失 家人四处寻找
  高绍民老家在郾城区裴城镇梁庄村,2012年他们一家从农村搬到市区海河路西段。“2012年6月1日,婆婆用手比画着说家里麦子快要熟了,我也给她比画说,等几天咱们一起回去,但第二天早上却发现婆婆不见了。”郭喜红告诉记者,刚从老家搬到市区一个多月,婆婆无法和别人交流,担心她一心想回老家坐错了车或者迷路,一家人四处寻找,没有发现婆婆的踪迹。
  “这么多年,家人到处打探我婆婆的消息,有人说在商桥镇,有人说在孟庙镇,我们还到过舞钢市和郑州市,只要听说有听障老人就一定会去看看。”郭喜红说,公公经常风餐露宿寻找婆婆,找不到就伤心哭泣,如今一只眼睛几乎睁不开了。丈夫高绍民经常一个人喝闷酒。
  “我们也是有儿有女的人,如果找不到婆婆,我们做晚辈的这辈子心里有愧。”郭喜红说,一直坚信婆婆会回来,她的医保卡每年还在按时交钱,她的物品也都保存着。
  峰回路转 救助站内找到老人
  今年10月,得知郾城区商桥镇养老院有个听障老人,高绍民就带着妻子去看,但发现不是,在和院长聊天时得知市救助管理站也收留流浪人员。10月16日,高绍民拿着母亲的身份证来到市救助管理站。“我查找原始档案,发现2012年6月确实救助过一位听障老人,但老人如今是满头白发,和身份证上的照片不一样,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拍了张照片,高绍民一眼就认出是他母亲。”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杨书宇说,10月17日,一家人终于团圆。
  记者了解到,2012年6月10日晚,老人在郾城区孟庙镇被发现,由民警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由于无法沟通,就按照滞留人员送到了安置点。“老人穿的比较干净,不像流浪人员,我们也曾找过其家人,但没有消息。”杨书宇说。
  10月23日上午,高绍民一家来到市救助管理站,送上一面锦旗表示感谢。“能找到妈妈,我们一家人都感谢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他们,我妈妈不知能不能活到现在。”高绍民说,有老人在身边,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生活才算完美。
  来源:漯河晚报 网易新闻 编辑:王娟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漯河 听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