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耳病历经磨难,听王来友的“耳畔新声”

  •  
  • 浏览次数: 184
  •  
  • 发表时间:2017-12-0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痄腮”是小病,治不好也麻烦!如果因此用药不当,导致耳聋,更是因小失大。在无声世界中的聋友们,许多都有寻找声音的梦想。如何听力重建?如何对待成年人的康复问题?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安徽的朋友,希望他的经历可以帮助到有相同经历的人。

王来友视频图像

  他来自安徽蚌埠,名字叫王来友,今年36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在12岁时,王来友生病发烧,左耳、左脸都烧得鼓了起来,当时爸妈都不懂,没送他去医院,找了个“赤脚医生”,按照当地的土方,在王来友脸上涂了黑色的墨水,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王来友的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
  直到有一天,王来友昏倒了,因为这个“小病”,王来友差点丢了性命。后来,父亲带王来友去了离家最近的私人诊所,王来友打了一个月的吊瓶,病治好了,耳朵却聋了。
  从那以后,家人带着王来友四处求医,去过很多城市,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但是都没有什么结果,这些花销,也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耳毒性药物,一定要谨慎!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小病也要当回事,如有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也就是因为没去正规的医院,王来友还被骗过一次。
  2013年,王来友在蚌埠市某医院进行治疗。有一位曾医生,是从陕西请过来的,为了治好耳朵,家里前后花去2万多元治疗费,病情也不见好转。半年后,医院没人了,人去楼空,曾医生也跑了,这王来友才反应过来:自己遇到了骗子。
  从那以后,王来友曾一度想过放弃。本来就饱受耳聋折磨,还碰上了无良医院,这无疑为经济拮据的家庭带来了重创。骗子可恶,投诉也无门,天理何在?

王来友在看手机信息

  听不见的王来友,也曾尝试与人沟通。可是每次别人都是和王来友说上两句话,就不搭理他了,也许是他们觉得与王来友交流太麻烦了吧。
  出去找过工作,老板们也都希望招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员工,对于这些要求,王来友感到非常无助。后来结婚生子,妻子是正常人,由于耳聋,王来友找不到工作,全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身上,这让王来友的心里十分内疚,更加急切地想要听到声音。
  当时王来友就想,如果能听见声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无障碍的和人交流,这样王来友就可以好好找个工作,努力挣钱,也让家里的条件变得好点。同时,如果经济条件好了王来友也可以给身边的同样遭受耳聋折磨的朋友们捐款,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王来友在调机

  有一次,王来友在安徽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看到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的公益活动“耳畔新声”,让他看到了希望。家人当时就帮王来友联系了栏目组,经过沟通了解情况后,王来友前往医院进行了检查。
  医院检查十分顺利,2017年3月15日,王来友很幸运地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人工耳蜗手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王来友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效果良好、期待与正常人沟通、 期待开机以后的一切。


王来友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合影

  4月18日,终于到了开机的日子,前一天晚上,王来友激动的一夜未睡。
  一大早,王来友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开机。经过半小时的开机调试,王来友终于听到了久违的声音,但是听得不太清楚,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听到声音还不适应吧。
  医生告诉王来友说,王来友的听力减退有20多年了,刚开机能听到声音,但不会立马跟正常人一样,想要听得更好,人工耳蜗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后期的康复训练。
  经过第二次调机,王来友明显地感觉到声音比之前更清楚了,调机时,一名医生在一旁洗手,王来友能很清楚的听到流水的声音,医生放慢语速与王来友交谈,王来友清楚的听出了每一个字。医生鼓励王来友说,要每天坚持语训,多听多说多想,以后会听得更好,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对于听力,王来友越来越有信心。
  现在的王来友,做着木匠的活,生活也有了起色。通过人工耳蜗,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排气管的声音,都能听清了。上班时王来友也戴着人工耳蜗,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说跟王来友交流没有那么累了,王来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王来友表示,力声特为他开启了新的生活,他要感谢安徽省二院,感谢胡金旺主任和所有的医护人员,感谢热心帮助王来友的爱心人士,感谢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你们给了王来友信心和希望。
  王来友说,要不是你们,也许会永远生活在无声世界吧!以后,他愿带着这份感恩的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耳病 新声 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