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0-6岁听障儿童吗?山东免费安装人工耳蜗了!

  •  
  • 浏览次数: 124
  •  
  • 发表时间:2018-06-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春天的鸟语、夏日的虫鸣……正是身边丰富动听的声音,让人们可以感受世界的美好。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出生起就被上帝按下了静音键,“看到”却难以“听到”。

  如何帮这些孩子重返有声世界?目前,一项支持山东省0-6岁适应症听障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康复训练救助工程正在实施。

莫错过最佳康复期

  2016年5月6日,家住济南章丘的小泽刚刚出生,就被医生确诊为一级听力障碍,双耳全聋。

  由于小泽的父母都是聋人,于是,帮助孩子康复的重担便落在了年近古稀的爷爷身上。“儿子、儿媳都聋人,孙子以后也不能说话,天真要塌了。”小泽爷爷说,多亏残联介绍我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才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对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而言,人工耳蜗开启了一扇通往有声世界的天窗。正在实施的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为0-6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听障儿童,免费配发一套人工耳蜗,并按每人1.2万元标准补助人工耳蜗手术费、术后调机费。

  小泽爷爷向当地残联递交申请后,很快就申请下来了。“不管手术还是人工耳蜗,全免费。儿子、儿媳都是聋人,家里挺困难,我又七十多了,孙子能赶上国家这么好的政策,真是很感激、感恩。”

  如今,已经在山东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以下简称“省康复中心”)康复两个月的小泽,已经从完全不会说话,到现在会喊出简单词汇了。“孩子咿咿呀呀,叫爸爸妈妈的时候,真是开心。” 小泽爷爷说,生在这个时代,孩子比他的父母幸运。

  先天性耳聋是所有先天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2017年我省新增新生儿175万,其中听障儿童约有2300名,约占新生儿的1.3‰。

  “6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形成的黄金期,所以这是一项抢救性工程,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负责人孙勇介绍,对听障儿童要做到出生72小时内筛查,3个月内确诊,6个月内实施干预,“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早,康复效果就越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很多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孩子听力问题,或抱着“贵人语迟”,以后听力会恢复的希望等,孩子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期。

康复训练与手术要紧密结合

  对听障儿童来说,植入人工耳蜗后,还有很关键的康复训练。

  “就像你被放到其他国家,不懂他们的语言,同样无法交流。”孙勇说,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康复训练同等重要,否则功亏一篑。目前,我省为每个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提供术后康复训练补助费1.4万元。

  “妈妈抱抱”,从已经两岁多的熙熙口中说出的这短短四个字,让陈芸激动不已。

  这是一对来自青岛的母女,她说从发现孩子病情,到中间数次到各大医院检查,之后确诊被告知要花近20万植入人工耳蜗,直到最后听人介绍并申请了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她们的心情经历了大悲大喜。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熙熙进入了省康复中心免费康复训练。

  “家里没人照顾过听障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康复训练。”陈芸说,进入康复中心后,自己和孩子都进行了系统训练,“这里会有单训课,老师一对一指导,还有集体课,就像小朋友在幼儿园一样。”

  陈芸口中的单训课,其实是康复中心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老师会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利用高科技的听觉康复设备,对听障儿童听觉功能、言语功能、精神行为等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在集体教学、家庭康复中的有关问题,因材施教。

  在省康复中心待了近一年,熙熙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一岁半才发现她听力障碍,发现太晚了。”每每想到这,陈芸就很懊恼,现在只能跟孩子一起加倍的努力。

  鉴于艺术康复的诸多优势,康复中心把艺术疗法贯穿于听障儿童康复全过程。比如,来自山东菏泽的小驰,父母都是聋哑人,长期由奶奶照料,因奶奶文化水平及教养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小驰多动、易暴易怒、喜欢打人,小朋友们避之不及。

  针对小驰的问题,康复中心老师采用了音乐疗法。每周2次以上康复治疗,经过近两年的坚持,小驰现在已经成功融入小朋友群体,其个性、社会性都获得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十多名个性问题儿童经过长期的艺术治疗,在行为、性格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改变。

期待全社会宽容接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刚刚三岁的小若若一字一字地清楚背诵着,如果不仔细看,谁也不会发现在她的耳朵上方的脑部有一个小小的“耳朵”。

  “在康复中心,孩子们很快乐,就是有些担心进入普通幼儿园会不会受到歧视,毕竟他们还是不一样的。”想到过段时间要离开康复中心,若若妈妈还是透露出一丝担心。

  “全社会应该形成无歧视的氛围,用更多的爱心和宽容,接纳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在孙勇看来,听障儿童的康复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患儿家庭的积极配合。“我们在康复训练中不仅在训练孩子,也在训练孩子家长,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现实、走出自卑阴影,让他们学会干预、参与教学,提高培训自己小孩的能力。”

  在陪伴儿子康复过程中,德州禹城的孙莉莉转变极大。从自卑、生活失去信心,再到如今开朗、乐观,孙莉莉说,是失聪的儿子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儿子泽泽已经进入当地普通幼儿园半年了,从“格格不入”到慢慢融入小朋友群体,虽然也吃了点苦,但孙莉莉认为值得,“像他这样的孩子,吃更多的苦,得到更多的锻炼,能力才会更强,以后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孙勇欣慰地表示,如今,他会不定期收到患儿家长发来的微信图片或视频,每每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或者多才多艺的表演,会由衷的感觉幸福,“我能够参与到这个公益事业中,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适症听障儿童实现“有一做一”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达2780万人,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这其中,0-6岁的听障儿童就占到了13.7万,而18岁以下听力残疾人达到了58.08万。

  对于听障儿童的家庭来说,孩子的治疗和康复是一条漫长而又昂贵的道路。一个人工耳蜗市场价高达十几万元,还不算手术和其他治疗费用;之后的康复每个月少说也要2000元,所有这些费用,对贫困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但现在,凡是符合救助条件的适症儿童,经家长或监护人申请,都可以免费享受人工耳蜗产品一套,并得到每人1.5万元的手术费用补助和1.4万元的康复训练费用补助。”孙勇介绍说,如今,我省对符合条件的0-6周岁适症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实现了“有一做一”。

  目前,我省有在册听力语言康复机构66家,其中人工耳蜗定点康复机构25家,省康复中心是我省唯一的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肩负着“示范、指导、探索、服务”的职能。自2016年正式运行以来,先后筛查听障儿童2900余名,康复听障儿童一百五十余名,他们都进入了普幼或普小。为基层机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下基层指导120余人次,有力助推了我省的听障儿童康复了工作。

  为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省康复中心还建立了励志文化体验中心。通过现场感受残疾人生活,聆听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学习现代残疾人观,使大家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更加珍惜拥有,自立自强。截至目前,励志文化体验中心已接待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校青少年学生10000余人,很好地宣传了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听障儿童早期康复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而应以听障儿童的早期康复、全面康复为最终目标。”孙勇表示,省康复中心作为公益类康复机构,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做走在前列的标杆,让听障儿童获得最大程度的的康复,使其早日回归主流社会。
来源:齐鲁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耳蜗 山东 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