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桢:我甘愿做舞台上听障孩子的“节拍器”

  •  
  • 浏览次数: 156
  •  
  • 发表时间:2018-07-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7月16日,学生早就放暑假回家了,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教师李桢却仍然在空荡的校园里转悠,一会儿查看门窗有没有锁好,一会儿检查水电是否关闭。

  李桢并非无所事事的退休人员,他今年才31岁,是该校的舞蹈老师。工作八年以来,他一直住校,与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每年放暑假,就是他最失落的时候。前不久,他又送走了一批高三毕业生,吃完饭回到宿舍已是晚上八点多,看到孩子们齐刷刷在楼下站成一排、等待与他告别的身影,李桢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
  2010年,李桢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曾获得多个全国舞蹈大赛一等奖,就业时被省歌舞剧院和众多高校同时相中。毕业前夕,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要排练一个湖北民俗舞蹈,请李桢前去指导学生。一次排练,李桢提前回到舞蹈房,发现孩子们围坐在收音机旁自己练习步伐——由于听不见声音,他们捣鼓了半天的收音机里实际播放的是噪音,感受到震动的他们以为播放的是音乐,正在跟着“节奏”移动脚步。
  “听障孩子的想法少,他们做一件事情,更加单纯、专注。”李桢说,孩子们的这种特质深深吸引了他,留住了他的脚步。申请进入聋哑学校教书后,他抱着厚厚两大本《中国手语》自学,却在手语竞赛中名列倒数第二。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桢一边上课,一边向班上的学生学习最纯正的手语表达,很快就学会了与这群特殊的孩子沟通,与他们“打成一片”。
  为了给孩子寻求更好的出路,李桢“跨界”自学啦啦操,边学边教,把这种融合了花球、技巧、街舞、爵士等元素的体育项目带到了学校艺术团。
  聋哑学校的学生专注力高、学习刻苦。在李桢的指导下,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训练啦啦操动作的速度和力量。夏天找不到很好的训练场地,孩子们就在食堂里练习,在很硬的地面上摸爬滚打。外出比赛时,孩子们在宾馆大厅里排练,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在高校的柏油路上训练,爬起来胳膊、腿上全是血印子……
  学生万文静脸小、胳膊长、腿长,是个练啦啦操的好苗子,可她一开始训练怕吃苦,一弄疼了就哭。李桢鼓励她说:“跳舞会让你变漂亮哦。”这个小姑娘怀着“变漂亮”的梦想一路跌跌撞撞,跟随李桢训练了7年,终于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2018年1月4日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啦啦操公开赛上,万文静与搭档张梦银一起夺得高中组双人花球冠军,该校学生同时还夺得团体花球冠军。
  李桢认为,一个老师能够带给学生最好的东西并非一技之长,而是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刚刚毕业的学生赵晨个子不高,话也不多,在众多孩子中间并不起眼。他初一开始跟着李桢学啦啦操,除了考试和生病以外,从不请假。后来,他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艺术团看中。进入中残联艺术团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孩子却有4个被招入其中,因为对方觉得,从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出来的孩子特别踏实认真,自我管理能力出众,能迅速融入团队,而这与李桢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李桢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学会了讲究纪律、互相帮助、真诚待人、尊重长辈……艺术团里的男生会主动照顾女生,团员会互相帮助。
  为了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未来,李桢放弃了他的舞台梦,甘愿站在台下的角落里,给听不到声音、无法辨别鼓点的孩子当“人体节拍器”。可看到孩子们凭借啦啦操比赛中的优异表现,最终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有了更好的出路,李桢觉得,他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来源:百家号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节拍器 舞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