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者成手工匠 “分类搭台”照亮残障人士就业梦

  •  
  • 浏览次数: 377
  •  
  • 发表时间:2018-08-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来看残障人士的就业,应当有“正常化”的视角。
  广州海珠,今年4月,先天智力障碍的黄月浣正式成为家乐福的一名理货员,第一次领到了2100元工资;
  广州南沙,吴志平等11名听障者即将迎来一场重要考核,通过考核后,他们将成为手工银匠;
  深圳福田,种新来和他的小伙伴和往常一样分工合作洗着车,虽是喜憨儿,但他们都已实现自食其力。
  身体上的障碍曾像拦路虎,让他们迟疑着在原地张望。如今,在家庭、社会、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勇敢地迈出步子,踏上了自食其力的幸福路。
  残障人士的就业正在展现更多的可能。今年9月1日起,广东将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据从广东省残联处获悉,新办法对残障人士的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政策保障。
  “传统观念一般把残障人士当作弱者,对其就业安排也多以照顾为主。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来看残障人士的就业,应当有‘正常化’的视角。”
  广州市恭明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主任曲栋表示,不同障别的残障人士有不同的特点,在就业市场上未必全然是劣势,“设置合适的岗位,他们的劣势也有可能转化为优势。
  就业培训 智障者成了理货员

  黄月浣换上工服,戴上工牌,笑容满满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在家乐福担任理货员,负责在卖场打价码、整理衣物、收拾试衣间等。如果不是特别留意,人们很难辨认出,手脚勤快的她是一个三级先天智力障碍者。
  “我很喜欢在这里工作!”19岁的黄月浣难掩兴奋之情,因为智力方面的缺陷,初中毕业后,她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她进入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进行就业培训,这一培训就是三年。
  “我们主要服务于轻、中度智力障碍者,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职业康复训练。他们应变能力不好,我们希望逐渐锻炼他们独立完成指定的简单工作。”
  康智乐务中心副主任徐颖表示,作为广州市残联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康智乐务以辅助性就业为主,主要承担智力障碍者们的保洁训练,并承接残联下辖部分单位的公共区域保洁工作。
  去年,康智乐务中心社会工作师岑佩仪了解到,家乐福等企业有部分招聘智力障碍者的岗位,便推荐工作能力稍强的黄月浣进行为期半年的针对性训练。
  “老师一直带我做面试训练,教我填写简历。”黄月浣幸运获得家乐福入职机会,回忆起今年年初到家乐福面试的经历,她仍觉得紧张,“那时候手一直在抖,不敢走向前,但其实我心里也不是那么害怕。”
  为帮助这些智力障碍者更好融入社会,2015年开始,康智乐务中心由辅导员对就业学员提供跟踪服务。岑佩仪负责定期跟进了解黄月浣的工作情况。如今,黄月浣每个月能领到2100元的工资,不但能自力更生,还备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喜爱,“我们常去看她,她总是笑口常开的,同事们对她印象很好。”
  扬长避短 听障者成了手工匠

  广州,南沙。26岁的吴志平在工作室里心无旁骛地锤打着银片,银片在小锤子底下延展,渐渐有了银壶的雏形。三个月的学徒期即将结束,通过月底的重要考核后,他将正式成为这个名为素果银庄工作室的一名员工。
  他慢慢调整着捶打的角度和力度,工作室里此起彼伏的捶打声并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干扰——幼时因病致聋后,他的世界里便没有了任何声音。
  “由于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他们很专注,正好对口于我们银庄锻打技术的需求。”素果银庄的创始人之一可凌毫不吝惜对吴志平的称赞。
  创始人表示,一片银打成一把壶,需要纯手工几十万次捶打、几十道工艺,一位熟手的工匠师傅约70天才能完成,“需要手工者坐得住,心要很静。”
  吴志平并不是素果银庄唯一的听障学徒,和他一样的还有10个人。今年之前,因有些员工不能长期在捶打银器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可凌和先生张朝辉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招聘一批听障的员工?
  经过和恭明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沟通协调,工作室很快迎来了13个听障伙伴。这些伙伴的到来让可凌感觉非常惊喜:在沟通中,他们会仔细观察说话者的眼神、微表情,“一开始还担心沟通上会有问题,但后来发现,他们学东西非常快,悟性也很高。”
  在素果银庄里,只有适不适合这个岗位,而没有“特别关照”,这样平等的氛围让吴志平切实体会到自身价值。可凌表示,听障人士流动性非常低,之前招了13个人,三个月后留下来的还有11个人。
  因材搭台 喜憨儿们合作洗车


种新来在擦干车身上的水迹

  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里,种新来接上喷水枪,熟练地给车身喷水、喷泡沫后,拿来清洁毛巾从左后视镜开始擦车。在正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他却是艰难的自我挑战: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小角度擦拭……
  30分钟不到,原本脏兮兮的车洁净如新。旁边员工活动室里,电子屏上的数字跳动着,从38292变成了38293。这是喜憨儿中心三年来的洗车次数,平均每天40余台,最高峰时达70余台。
  “每年洗车超过1万辆,顾客的回头率超过60%。”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始人曹军对这样的成绩有着难以言喻的骄傲——这里十几名洗车工都是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者,喜憨儿们用自己的劳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我们达到同业竞争的水平,洗车时间不延长、干净程度不打折、价格还一样。”
  三年前,为了给患有心智障碍的儿子找一条出路,曹军和其他喜憨儿家长一起成立了国内首家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就业的洗车中心,并身体力行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训练模式:一个正常人可以完成的洗车流程,四五个孩子也可以通过合作一起完成,效果也分毫不差。
  在这之前,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考察国内外众多的助残项目,如从事手工串珠子、叠纸袋、做烘焙蛋糕……但这些都不能让他满意,“在商业的逻辑里,没有人会留意这是不是残疾人生产的,仅仅依靠爱心和道德是行不通的。”
  曹军认为,必须根据喜憨儿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模式。在对这个群体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他发现洗车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和其他障别相比,喜憨儿们肢体健全、具备大运动能力,短处是欠缺思考能力,洗车动作拆分成步骤后,不需要复杂的指令就能完成,而且在擦车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根筋的劣势反倒成为了优势。”
  曹军说,在洗车中心,喜憨儿们个人情况参差不齐,按能力搭配,5到6个人一组,轻度的多做一点,重度的少做一点也可以,“要让能力最差的孩子们也能工作,虽然岗位不同,但孩子们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所以,大家领到的工资也是一样的2230块钱。”
  就业仍难 亟需政策帮扶托底
  “岗位开发确实还有困难。”徐颖直言不讳,康智乐务中心目前有80多名学员参加训练,但真正能走出去就业的仅七八个。
  在她看来,除了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还在于社会为残障人士搭建的就业平台太小、渠道过于狭窄,“面向残障人士的招聘岗位大都集中在按摩、保洁、家政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职位上。”
  另一方面,岗位开发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也让小小的中心力不从心。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在刨除掉学员辅助性就业补贴和社工补贴后,便所剩无几。
  对于残障人士的岗位开发,曹军同样忧心忡忡: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身体重度致疾者是最难就业的群体,但相关的扶持政策迟迟没有细分落地,“对残障人士的就业统计不能泛泛地计算解决了多少就业,要按残障类别、程度进行分类,才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在全国各地残联的支持下,喜憨儿洗车中心已在青海、银川、成都等地复制了13家。曹军坦言,在缺少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目前已经达到容纳上限,“有很多人来找我,但真的不行,这一个店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据悉,根据深圳市有关规定,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总数及在岗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以残疾人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培训机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9万元的就业环境或无障碍设施设备费用补贴。
  “这些一次性补贴仅仅是杯水车薪。”他希望,相关政策能尽快落地,对场地租金给予一定扶持,并参照社会购买服务的标准对教辅人员给予补贴,“有了这方面的政策兜底,才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复制‘喜憨儿’的模式,深圳有90个街道,未来如果能开足90家,就可以解决一千多个喜憨儿的就业问题了。”
  来源:羊城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残障 工匠 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