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38年无偿陪诊聋人 出庭为涉案聋人翻译
中国聋人网讯 学手语只为帮助聋友
这位已退休十年名叫王茜的老人,已经做了38年的手语翻译。对于社会上的称呼“聋哑人”,她表示不够确切。这些聋人只是因为听不见声音,所以没有机会学习讲话,但他们不是哑巴。所以,称这个群体为聋人更合适,这也是声活团队在向大众传导聋人文化时,一直在强调需要大家注意的一点。
王茜是早在1980年就开始学习手语的,她当时所在的单位是一个福利性质的企业,同事中有37位聋人。她表示从一开始接触后,就发现聋人聪明且做事专心,他们最大的困难在于沟通。因此,王茜决定帮助他们。
学成后不断伸出援手
在社区文艺汇演中,她随着诗歌朗诵者,丰富的表情配以有力挥动着的双手,仿佛把观众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了,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有一种情感隐含在其中。
真正懂手语的人都知道,聋人间手语的交流句式多有倒装,即使是书面沟通所写的句子也同样如此,因而会造成理解的误差。善良的王茜就此多次无偿陪聋人去医院看病,如果是医生护士是“白衣天使”,那她也是一个“手语天使”了吧。
她所做的却不止如此, 大概因为她无偿提供手语在听障群体中广为流传,所收到的求助渐渐增多,其中也包括来自公检法系统的邀请。
出于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了解和理解,她让彼此能够感受到双方的真实意图,聋人并不是坏人,法官不是为了制裁而是想要帮助。她共参与了数千起案件,为一些聋人平反错案,也帮助他们重新做人。
付出也同样会有回报
苏州大概有2万多聋人,可能够做到翻译的人还是太少了。于是近年来,王茜积极开展手语培训,已培养出近千名志愿者与学生。
她一直以来,不是为了翻译而做翻译,为的是解决问题去拉近交流。对被她帮助过的聋人,想要付给她报酬时,她都会因赚钱不易拒绝。各种受过她援助的聋人,对她的评价都简单而直接。
做了多年的手语翻译,她的看法也有了转变。起初,她觉得自己充当了聋听之间的沟通桥梁,越到后来她越觉得要感谢聋友们让自己走近,聋人朋友们的信任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宽度。
希望像王茜这样的手语翻译志愿者能越来越多,让聋人们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手语翻译在目前出现的越来越多,但手语翻译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动,希望社会能多给予关注和谅解,共同为无障碍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来源: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