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华:“中原纸雕第一人”在无声世界里精雕细琢

  •  
  • 浏览次数: 150
  •  
  • 发表时间:2018-10-1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郑州市南阳路街道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里住着一位“纸雕”高手,在别人眼里一张小小的纸片到了她的手上,瞬间能变幻成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可以是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也可以是威风霸气的摩托坦克,甚至是高楼大厦,被誉为“中原纸雕第一人”。

  蔡建华的很多作品如二七塔、中原福塔、千手观音和斩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的纸雕“牡丹富贵”都被机构或喜欢她作品的个人收藏。这些“巨大的工程”大都耗费十几万张纸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她的作品获奖无数,也是河南省最早开始做纸雕的,中原“纸雕”第一人的称号也打响了。

  蔡建华的家中摆满了她十几年来的纸雕作品,她说:“做了18年,大概做了上千件了吧,从开始简单的到后面越来越复杂,我都是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折,一些复杂的要做一两个月,那些简单的我半天就能做好”。

  在她家中的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非一对“皇帝皇后”莫属,蔡建华说,这是她六月份重游故宫之后,看到皇帝皇后像后做的,用了一万多张三角插,花费了两个月时间。

  蔡建华的作品十分生动传神,在镜头下,这只“纸小狗”仿佛真的在摇尾巴。

  蔡建华是一个爱猫的人,一个不大的房间里,养了三只猫。和猫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在蔡建华的纸雕作品中,连真猫都对假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蔡建华的作品颜色鲜艳,形态逼真。这些天鹅在蔡建华看来就是一个很小的“工程”,只需要半天就能做好。今年她的作品还被评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她计划创作一幅超过两米的《牡丹图》,纯手工创作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折成三角插只是最基础的,还要把它们用白乳胶一个一个粘起来,不然很容易松动”,蔡建华展示了如何把这些小的三角插固定在一起。

  纸雕作品千千万,但蔡健华平时所用的工具却十分简单,两把剪刀、一把胶枪、一把直尺,再加上几千张纸片,简单在工具经过蔡建华的“雕琢”,就会变成形态各异的作品。

  一张普通的纸,经过折、叠、卷、剪变成了一个一个小三角,成千上万个小三角再变成一个一个凤凰、孔雀、小狗、坦克、摩托车……蔡建华的右手拇指上有一个鼓起来的包,“这都是折纸磨出来的”。

  蔡建华有一本《美术设计图库》,书里面有很多动物造型,“我每天就研究这书上的这些画,然后再用纸把它做出来”,蔡建华说,刚开始一些简单的作品还比较容易,慢慢的开始摸索做一些复杂的孔雀、人偶、摩托车等,一些复杂的作品需要上万张纸,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做好。

  年幼时候的蔡建华因为生病发烧,导致左耳听力和语言功能严重受损,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不爱说话不爱出门,经常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蔡建华回忆说,“小时候因为说不清楚话,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现在纸雕就像是我的‘左耳’一样,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她的奶奶手工很好,会绣花、剪纸等等,自小受到奶奶的启发,也才有了现在的中原“纸雕”第一人。

  2000年前后,工厂倒闭,蔡建华被迫下岗,开始打起零工。“根本不挣钱,还累,养活不了自己”,蔡建华说,“那个时候我把自己的‘纸雕’作品摆到路边,没想到居然卖出去了,虽然只卖了五块钱,但是我觉得这个可以养活我自己。”从2000年到2018年,“纸雕”已经陪伴蔡建华走过了18个年头。

  回忆起刚开始做纸雕的时候,蔡建华提到了两个对他帮助很大的人。“一位是剪纸大师连德林,另一位是泥塑大师王忠富。纸雕刚开始展览的时候,他们两位指点了我很多,给我带来很多勇气,还带我参观各种景区、博览会”,蔡建华说,“从参外地参展活动回来后她继续创作,没想到做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平面、立体、套中套插法、镂空插法等等,很多作品被邀请去展览比赛。”

  想把纸雕手艺传承下去,蔡建华曾在郑州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授课,“在一些自闭症孩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是纸雕技艺帮助我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我想如果我能把纸雕技术教授给这些孩子,让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现在蔡建华除了平时在家自己做的作品,还经常在一些老年大学、社区等地方进行教学,有很多慕名前来向她学习的人也很多,蔡建华都乐于倾囊相授。

  “这些都是我早期的作品,我怕它们变脏,就扯了一块帘子盖上,想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说起蔡建华的心愿,她笑着说“想让这个纸雕传承下去”
  来源:澎湃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