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人工耳蜗植入者论坛召开 医生患者科研者共话有声世界
中国聋人网讯 10月26日,首届人工耳蜗论坛——成人语后聋专场在杭州举办,医学专家、人工耳蜗植入者及人工耳蜗科研人员汇聚一堂,为听障人士搭建听力健康知识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人工耳蜗的发展现状,倾听植入者的声音,以更好促进人工耳蜗技术和耳聋治疗的完善发展。
语后聋常见病因多样 可以提早做基因筛查
“失去听力后才方知其珍贵。”论坛上,一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发出感慨,其余植入者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对于语后聋听力障碍人群而言,他们在言语形成期已学会言语识别和表达,本能够倾听到属于这个世界各式各样的声音,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患上了听力障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原副院长迟放鲁表示:“语后聋听力障碍常见病因大致分为药物性耳聋、病毒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血管供血不足致耳聋等。其中,部分耳聋基因脆弱人群更容易由于噪声等外部原因,患上听力障碍。”
参与论坛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赵红,就因为经常戴耳麦听歌,音量大,导致双耳听力逐渐下降,继而无法再维持正常的工作。宁波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胡宝华说,50%以上的耳聋病人都与基因遗传有关。因此,提早进行基因检测很重要,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耳聋基因突变位点,从而提早防治。
此外,语后聋听力障碍人群中还有部分是由于听神经受损导致。迟放鲁坦言,神经性耳聋人群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目前约50%的人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大多听神经发生病变的部位靠近耳蜗。
“人工耳蜗是把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迟放鲁说,打个比方,如果把耳朵比作电话机,那么听神经就是电话线。想要拨通电话,两者必须同时发生作用。而耳朵坏了,只需要重新植入人工耳蜗,“通话功能”又可以重新发挥作用。可是一旦听神经受损,那么即使换了新的耳蜗,信号仍无法传递给大脑,“通话功能”也不一定能再次“开通”。
不过,听神经长期不使用也会萎缩。因此,迟放鲁建议,有条件的语后聋患者最好可以同步进行双耳植入,单耳人工耳蜗植入者,也可以在另一只听力受损较严重的耳朵上佩戴助听器,哪怕只听到一定声音,也能用来刺激听神经,缓解其萎缩。
诺尔康听力言语医学研究院院长银力对此表示赞同,双侧植入将改善耳蜗植入者的声音定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保持双侧听觉通路,极大提高患者的社交参与度及自信。据悉,目前进行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正不断增多。
人工耳蜗技术改善患者生活 未来应如何提升
来自江西九江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刘可,2004年因为突发性耳聋双耳听力急剧下降。“当时做一次人工耳蜗植入需要花费近20万元,但是九江的房价一平方只要800元。一次人工耳蜗植入就需要三套房。”刘可坦言,由于价格因素,同时对于术后效果的不确定性,佩戴了6年助听器后,他才决定植入人工耳蜗。“现在耳蜗使用很好,交流基本没问题。”
现场也有许多植入者开始有着与刘可相同的顾虑,但在植入后,确实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也有植入者表示,在人多、声音嘈杂的环境下,会出现分辨困难、需要对方重复好几遍的情况。虽然双耳植入可以改善该状况,但迟放鲁告诉记者,人工耳蜗技术在该方面仍可以进行提高。
“早前,助听器就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抑制噪音,让使用者只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迟放鲁说,目前人工耳蜗领域也正在融合助听器该技术,降低噪声,未来还将进一步细分人工耳蜗的分辨频率,让植入着可以更细微地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甚至能分辨出一段音乐中的音调变化。
中国聋协人工耳蜗植入者委员会主任、中国首位人工耳蜗植入者陆锋表示,为防聋、治聋,每年医学界都会举办很多论坛活动,探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之路。但此次论坛较为特别的是,人工耳蜗植入者第一次作为代表发声,而专家学者以聆听者身份参与。“在人工耳蜗的发展进步之路上,患者的诉求同样很重要。”
迟放鲁和银力都对此表示赞同:“论坛上许多植入者的经历和诉求具有典型性,这对于医生和科研者而言,是最好、最直接的效果反馈。”
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表示:“人工耳蜗让我们能继续听到世界的声音,并在不同的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了解人工耳蜗、受益于人工耳蜗,并帮助人工耳蜗技术不断提升发展,从而促进该领域的良性循环。”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