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盲聋学校课程研讨会 聋人博士郑璇讲述励志故事

  •  
  • 浏览次数: 240
  •  
  • 发表时间:2018-11-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11月15日,第二届全国聋校国家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苏州举行,78所特教学校的250多名老师共同探讨如何帮助聋生提高“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对于聋人朋友来说,沟通能力是回归主流社会最需要的技能,交往意识是他们融入社会最重要的社交基础。活动中,苏州市盲聋学校的学生们为嘉宾们准备了丰富的茶歇,有马卡龙,有纸杯蛋糕等等。茶点的制作者之一是该校学生李婷。和她对话沟通,你会发现几乎没有障碍。16岁的李婷小时候因病致聋,不过在聋校的学习中,除了学会了西点制作,她还慢慢地学会了和人沟通的技巧。

  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孩子融入社会,目前,聋校新设“沟通与交往”特殊课程,针对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情况,科学有序地对他们进行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加强聋生口语、手语和书面表达语之间转换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减少聋人与外界交流的阻隔。
  苏州市盲聋学校校长毛伟青说,“聋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交流,所以我们学校从学前开始一直非常重视 :一是语言康复训练,如果能进行康复训练的就进行康复训练,还有一些孩子听力确实有困难的,进行沟通与交往在手语方面的训练。”
  在课程的开设上,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往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他说,“是在课程教学当中,一到三年级开设的语训课,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开展手语故事课,然后我们还有学生的手语沙龙活动,第二我们开展手语家长学校,让我们的家长也来学会手语 ,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另外,我们想更好的做好沟通与交往课程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促进孩子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研讨活动中,一位美女教授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我国第一位聋人女博士---郑璇。作为聋人的一份子,郑璇对于沟通和交往的重要性更有发言权。
  2岁的时候,因一次意外医疗事故,郑璇因注射卡那霉素过量失聪,听力受损成了聋人。为了融入社会,郑璇在父母的帮助下,经过漫长的语言康复训练,克服了辨音、发音等重重困难,奇迹般地学会了说话。6岁时,她终于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就读于普通小学。然而作为一名聋人,融入社会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
  克服了种种困难,郑璇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最终考取了武汉大学。2009年,郑璇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国内首位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聋人。如今,她是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专职教师。尽管获得了今天的一系列成就,但在读大学之前,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郑璇,孤独的感觉还是如影随形。
  她表示,“学会了口语,并不意味这在主流社会上就能很好的生活,因为我自己还存在很多身份上的困扰,因为全班就我一个聋人,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很孤单,到了读大学的时候 ,我上了聋人网站,认识了很多同类的朋友,然后学会了手语,我逐渐变成了双语人,我现在可以说两个世界都可以自如往来。”
  花了很长时间,她终于走出了隔在聋人和普通人之间的“栅栏”,如今的她希望更多的聋人和她一样,能够加入教师队伍,帮助更多的聋人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真正的融入社会。她说,“因为我们的聋人教师,在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教学中是非常有优势的。他是手语的熟练的使用者和聋人身份的示范者,所以就可以给聋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包括我自己在学校里上课经常能够感受到学生对我的信任。”
  聋生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也是特教界一直争论的焦点。是手语教学?口语教学?是手语加口语双语教学,还是书面语加手语双语教学。如果你有你的想法,欢迎来稿。
  来源:盐城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