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残助残:一个听障家庭的脱贫故事
中国聋人网讯 看湖南卫视“变形记”我们会感慨,总有人比我现在更富有,也总有人比我更贫穷。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来自甘肃定西通渭县农村的一个残疾人家庭的脱贫故事。
彬彬是这个残障贫困家庭的小儿子,一大早在房间里练书法,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甘肃通渭被誉为“书画之乡”,当地有一个传统:无论贫富,几乎家家悬挂中堂和条幅。彬彬的父亲、大姐、二姐均为先天性听障,三姐因意外摔伤导致腰椎骨折。彬彬出生那年,二叔因病逝世。多年来,这个位于定西通渭县农村的大家庭靠着单身的三叔杨忠义苦苦支撑。
终于装上了最后一扇窗户,杨忠义松了一口气。
11月初,甘肃定西的第一场雪刚刚洒落,残疾儿童彬彬(化名)和家人搬进了暖和的新房子。
贫困家庭的需求往往是系统性的。自2001年开始,对这个家庭的救助就已开始。国家的救助政策为彬彬安装了价值数十万元的人工耳蜗,并在兰州为其提供康复语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为这个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家居环境改善、生计恢复等方面的系列帮扶。
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让这个家庭逐渐走出贫穷,有了改变的希望。民间公益与政策救助的有效互补,也形成了助残的“定西模式”。
彬彬为自己的作品盖章,忙碌的母亲从窗外路过时会停下来瞅瞅儿子写得怎样。彬彬是个先天听力障碍儿童。2011年,4岁的彬彬获得国家政策救助,免费安装了人工耳蜗并在兰州市进行了康复语训。
彬彬每周末跟随学校的一位老师学习书法,目前已小有成绩。亲戚和邻居们对这个特殊的小书法家充满期待和赞许,探访这个家庭的残联工作人员也被吸引了。
彬彬的父亲也是先天性听力障碍,不能听、不能说。他比划着各种手势,试图向人介绍自己用树根雕的一个“狮子”。
彬彬跟着父亲学喂牛,对于一个农家少年来说,放羊喂牛这些活是必须都会的。
早饭后,彬彬的母亲带着彬彬的三个姐姐下地。彬彬家姐弟一共6人,大姐、二姐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三姐(右2)曾因意外摔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在当地残联帮助下,幸运地筹集到手术费,逐渐恢复健康。
彬彬一家人在地里收割玉米。定西的第一场雪已在空中飘飞,大家希望尽快把最后一块玉米地收割完。
姐姐们平时都宠着这个特别的弟弟,所以干起农活来,彬彬并不是那么熟练。
彬彬和三叔杨忠义在地里烤土豆。土豆是当地的特产,也是彬彬一家的主要口粮。
挖土窑烤土豆是难得的农家趣事,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
土窑烤出来的土豆美味无比。
彬彬在厨房里帮着姐姐们削土豆。大多时候,母亲是不让彬彬干家务活的,她希望儿子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练习书法上。
彬彬二叔家的老房,“耕读第”三个字,在这个贫困家庭里分外引人注目。彬彬出生的那年,二叔因病逝世。
三叔杨忠义目前还住在二叔家的老房子里,他床边的墙壁上挂了两幅书法作品,左边的出自彬彬之手。
彬彬和家里的黑狗在玩耍。
和寻常孩子一样,彬彬也对叔叔手机上的游戏非常着迷。
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的工作人员为彬彬送来了一件过冬的羽绒服。近几年,在政府和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的帮助下,彬彬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和别人正常交流。家里的生计正在好转,家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新家的中堂挂满字画,其中有民国时的作品。虽然没有全部到齐,一家人也开心地合影。彬彬的大姐、二姐均已出嫁,三姐、四姐正在大学就读,五姐也已经上了高中。
彬彬一家在新房前合影。2016年,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为彬彬家提供了4万元危房改造补贴,加上当地住建部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万元以及三叔杨忠义借来的7万元,这一家人盖起新屋,再也不用挤在危房中艰难度日了。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