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95后失聪女孩——魏菁阳的舞蹈梦
中国聋人网讯 12月16日,央视报道了一位95后失聪女孩的舞蹈梦。魏菁阳,九岁开始学习舞蹈,是她所在的团里最主要的领舞,人称“芭蕾小公主”。今年二十三岁,就已经随团出访过五十多个国家,报道中,魏菁阳父母讲述了女儿对梦想的执着,舞蹈老师黑虹、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助理团长李文倩和团长邰丽华等对魏菁阳有着高度赞扬。
她所在的团是2005年春晚,一战成名、享誉世界的舞蹈《千手观音》的失聪舞蹈演员们所在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当时的灵魂舞者邰丽华现在挑起大梁,已经是这个团的团长了。
和团员们一样,魏菁阳也是一名失聪者,她在一岁时被高烧夺去了听力。十二岁时,她考入梦寐以求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从此以后,她寂静的世界里从此充满了跃动的音符。
这个简易的排练厅是魏菁阳和她的小伙伴们待得最多的地方,她们正在为赴美国和加拿大的演出紧张排练。每天八小时的集体排练没有人敢松懈,尤其是担任领舞的魏菁阳。
与健全人的排练不同,在这个排练现场,舞台两侧多了两个手语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对于这些聋人舞蹈演员来说,既是音符,也是指挥棒。
舞蹈老师黑虹:他们主要靠眼睛去看看指挥老师,指挥老师也等于像她们的耳朵一样。
因为听不到音乐,要想让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严丝合缝,就要先从一遍一遍地熟悉和掌握节奏开始。
舞蹈老师黑虹:鼓振动的声音通过地面的传导能让她们有振动的感觉,她们能感受到振动感。这样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她们快慢节奏的强与弱。
为了训练动作一致,老师们把一支舞蹈分解为十几个小段落,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突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助理团长李文倩:告诉她1234在哪儿,2234在哪儿,4点高潮你的手应该在哪儿每一个细节都要给她讲得非常清楚。
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反复记忆节奏对魏菁阳来说仅仅是开始,作为领舞的她,还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熟记其他同伴的舞蹈动作。
魏菁阳:我必须要自己的舞蹈和大家的舞蹈都融在一起,我要记住自己的动作还要记住大家是什么动作,我还要知道在她们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我要做什么动作,压力比较大。如果一旦音乐没有卡上或者节奏跳错的话,大家就会跟我一起跳错的。
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出,在这次的排练中,艺术团重新编排了舞蹈,将一部分原本是群舞的段落改编成了魏菁阳的领舞。时隔十年,魏菁阳对这个舞蹈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魏菁阳: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是以手代脚来表达残疾人对生活的自强不息的追求和向往永不停跳的舞步,就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动力吧。
“千手观音”让梦想生根发芽
95后的魏菁阳,现在已经是艺术团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舞台上的她自信满满、光芒四射。
学跳舞是魏菁阳的梦想。当年因为听不见,这个梦想几乎就要离她而去,直到在春晚上看见《千手观音》。
一岁时,一场高烧夺去了小菁阳的听力。起初,由于家人的爱护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直到进入了普通小学,她才逐渐发现了自己与周围健全孩子相比听力上的差距。
魏菁阳:他们上课的时候可以听懂,可以听到。我听不到,所以我必须要坐在第一排用眼睛去看老师的口型或者抄黑板上的板书。
学习和生活上的力不从心,让小菁阳无处寻求归属感,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希望和方向。
魏菁阳:学校开了一个舞蹈兴趣班好多健全的小女孩都去学跳舞手舞足蹈的,我也感觉很喜欢,所以我就回家跟妈妈说了,(妈妈)说我听不见音乐,你不可能跳舞。
魏菁阳的妈妈郑英霞:我就感觉没办法你听不到音乐怎么跳舞啊?看着孩子那种渴望的眼神我心里非常难受。
刚刚燃起的舞蹈梦,就这样被搁置了,但却没有浇灭小菁阳对于舞蹈的热爱。
魏菁阳的妈妈郑英霞:她在学校里就跟她的同学学各种动作,特别特别喜欢。一会儿这儿破了这个痂还没掉 ,又一块伤疤,从来不怕疼,破了从来没哭过。
一年后的2005年春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千手观音》惊艳全国,小菁阳的舞蹈梦再次被点燃。
魏菁阳的爸爸魏晓雷:给整个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希望以及震撼那是不可想象的。
魏菁阳:我妈妈的想法就改变了,就在这一年我生日的时候,我妈妈问我你想要什么礼物?我就说我想学跳舞,然后妈妈就答应我了。
看到小菁阳对舞蹈的执着,为完成女儿的心愿,小菁阳的妈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投去了简历。两年后的一天,小菁阳终于接到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面试通知。四肢修长的小菁阳,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感觉她有这个跳芭蕾舞的天赋和潜能,舞蹈家协会白淑湘老师对这个孩子做了一个评价,说这个孩子的这个条件不错,好好培养。
不会手语无法交流 痛哭三天四夜
为了追寻自己的舞蹈梦,从来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的魏菁阳只身一人,从老家河北衡水来到北京。
进了艺术团,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面前,魏菁阳不会手语,之前的学校没教过。别说专业了,连基本的交流都不能进行。她哭过,也退缩过,然后决定,撑下来。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助理团长李文倩:她完全不能融入进来?因为大家在打手语的过程当中,她在旁边根本都不知道大家说了什么。
魏菁阳:好像在去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一样,这段时间非常的艰难非常的失落,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刚来艺术团这段时间,我哭了三天四夜。
魏菁阳的妈妈郑英霞:她说妈妈,我想回家,我不适合这里。她说我学不会,我怎么这么笨啊。
无法融入艺术团的小菁阳想回家,她发短信向爸爸妈妈求助。
看着平日里聪明伶俐的小菁阳,逐渐失去了信心,妈妈既心疼又矛盾。
魏菁阳的妈妈郑英霞:我想带她回来但是后来又想到,如果这次带她回来,她将来以后生活中再遇到什么事情,可能还会逃避,我不能让她以后的人生当中时时想着有退路。
在妈妈的鼓励和艺术团的帮助下,小菁阳咬牙坚持了下来。
魏菁阳:妈妈告诉我让我准备小本子把自己学过的手语写下来,问别人怎么打,完了自己反复去记,每天晚上都复习一遍。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助理团长李文倩:哥哥姐姐也把她当作像妹妹一样的看待,每天教她手语,跟她在一块聊天,慢慢的,这个手语很快她就适应了。
解决了基本的交流问题,魏菁阳开始专注于舞蹈的训练。虽然有两年的基本功训练,但看到团里的舞蹈演员能够演绎不同舞种的专业舞蹈时,小菁阳感受到了差距与压力,她暗自下着苦功夫。
魏菁阳: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就自己偷偷来到排练厅,就这样子自己比别人要早到一个多小时来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我就把所有的节目都拿下来了。
不断战胜自己的魏菁阳逐渐重拾起自信心。2009年,艺术团开办了芭蕾舞班,身材条件优越、基本功扎实的魏菁阳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但学芭蕾对于脚背的要求很高,脚背要有美丽的曲线,还要很有力量。对于没有芭蕾舞蹈基础的魏菁阳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她那个脚趾盖全部都脱落了,穿芭蕾鞋脚趾都会疼。有一天要演出的时候包了很多层,绷得很紧,我问为什么要包这么紧?她说我疼,我也担心她在立足尖的时候立不起来,但是表情展现给观众的都是这种非常优雅的一个状态。
说起魏菁阳,团长邰丽华十分欣慰,对这位团里的“芭蕾小公主”赞不绝口,也寄予着厚望。
魏菁阳:老师对我们说过一番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跟我们说,舞者的生涯是寂寞的肢体,就是他们的语言,惰性就是他们的敌人,要想成为真正的舞者,就必须要克服这么多的困难,所以他说的这一番话,成为了我们的动力,所以从那开始以后,我们就学会要坚持,也学会了永不放弃。
未来 将从艺术团走向社会
《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是魏菁阳的偶像,也是她现在的团长。邰丽华曾经灵动演绎过的孔雀舞《雀之灵》也已经是魏菁阳的拿手作品之一。
如今的魏菁阳,不仅在舞蹈上有所成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多部重要舞蹈作品中担任独舞与领舞,她还利用排练以外的时间加紧学习、充实自己。
排练之外的时间,魏菁阳几乎都是在课堂和自习室里度过的。通过统一招生考试,魏菁阳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现在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 。对于未来,她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
魏菁阳:因为我们艺术团在宜昌有附属学校,那边有好多的学弟学妹们都和我小的时候是很相似的,所以我觉得等以后如果哪一天我跳不动的话,我想去那边去做他们的陪伴者做他们的老师、大姐姐,带着他们一步一步的像我现在一样。
再优秀的舞蹈演员都有退役的那一天,魏菁阳告诉记者,不久以后她就要从艺术团走向社会,而艺术团的聋人舞蹈演员都面临着和魏菁阳一样的人生选择。
魏菁阳队友祝悦:跟社会上的人就感觉跟我们有一道墙一样分开隔离开,所以这也是我们自己非常难过的一点。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们退役以后进入更广泛的领域,艺术团鼓励她们排练之余接受更高的教育,掌握更多的技能。
“于残缺中寻求完美,于无声中感悟音律,于黑暗中体味光明。”邰丽华告诉记者,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要培养更多像魏菁阳一样的孩子们,让她们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孩子在这里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有她执着的能力。我们也要不断地浇灌她们给她们很多的文化的传递艺术的传递,培养她们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一个干干净净的优秀的特殊艺术人才。
尊重、平等,这是心声更是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小小希望。
央视主播王春潇:卓阳,我特别想和你分享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一个采访经历。一天我遇到一位失明选手,他在场馆明显对环境不熟悉,因为离得很近,我主动上前希望能够引导帮助一下。令我没想到的是他拒绝了,后来,他似乎感觉到我的不自然,补充说了一句,姑娘,对于残疾人帮助也要适度,相信我们就是最大的帮助。我自己可以。
央视主播徐卓阳:这其实是个对待残障人士的礼仪问题,完全可以整理出一套体系,进入基础教育,对全社会普及。在与残障人士相处的时候,不是去有意地放大彼此的差异,而是着眼于大家的共性,渴望尊重,追求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姑娘们这么坚强,这么努力,社会有义务帮助她们,帮助她们同时也是提升自己,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来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