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创新推动残障人工作多样化

  •  
  • 浏览次数: 150
  •  
  • 发表时间:2018-12-2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提起改革开放,会想到深圳,脑海中也会响起《春天的故事》中的这段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寥寥几语,把我们带回到那段砥砺奋进的岁月,同时见证了深圳成长发展的历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试验区,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起步成长为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与城市发展相伴,深圳的残疾人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构建“深圳模式”、凸显“深圳贡献”,发挥着示范和引领效应。

  图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邱浩海通过手语就APP的开发与工程师进行交流。
  对残疾人能力的开发和释放,使深圳的残疾人工作呈现出一种蓬勃的活力,也让创新创业成为深圳残疾人寻求自我发展的第一选择。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在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邱浩海正通过手语与他团队里的IT工程师们紧张地交流着,他们在对自己研发的APP程序进行新一次的调试。虽然他的团队仅有12个人,其中一半还是听力残疾人,但就是这款名为“声活”的APP却在两年时间里拥有了近60万用户,并以华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帮助听力残疾人群与健听人群进行实时交流沟通的垂直社交分享平台。
  “残疾人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只有让他们得以充分开发和释放,才能激发起创新发展的新态势。”深圳市残联理事长侯伊莎这样说。正是这种对残疾人能力的崭新认知,使深圳的残疾人工作呈现出一种蓬勃的活力,也让创新创业成为深圳残疾人寻求自我发展第一选择。通过多年的发展,在深圳,既涌现出了像“声活”这样在孵化平台中孕育而生的明星项目,也有如残友集团带领数千名残疾人实现有尊严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更有如喜憨儿洗车中心这一实现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的崭新模式……深圳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中一道亮眼的风景。
  创新是发展的内生动力,而驱动创新实现的根源则在于人才。残疾人事业要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其中,只有广开大门招揽贤才,营造起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机制,才能为事业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深圳市在地铁站点和公交站台都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建设了相应的无障碍设施,进一步打通了残疾人的出行障碍。
  据统计,目前在深圳市残联主席团中,社会人士有49名,占比达到59%,而在理事会成员中,社会人士和优秀残疾人代表更已达到81.5%。人才的引入与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显著的成果,仅2017年,各兼职理事会成员直接参与推动的工作就有83项。未来深圳市还将通过跨界融合,将来自金融、科技、教育、康复、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吸纳其中,建成跨领域的残联工作团队,利用团队资源对残疾人工作的多个领域形成“对口支持”,并通过创建融合共建的公益合作模式,引导激励社会市场资源参与到残疾人工作当中,从而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凝聚合力。

  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通过探索支持性就业的崭新模式,帮助智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30多年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彻全国,“深圳速度”成为人们在提及这座“创新之都”时又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成为展现“深圳速度”的重要方面。早在2010年3月,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并在《条例》颁布后,由市区残联制定并实施了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计划,而为了打通残疾人的出行障碍,深圳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也进行了深入改造。除此之外,深圳还对本市的公共服务网站进行了无障碍化改造,并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定期开办残疾人专题节目和电视手语节目,从而打通了残疾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屏障。
  当前随着创新发展的加速推进,深圳在“深圳速度”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深圳质量”的理念。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圳按照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始全面启动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随着无障碍与深圳城市发展的日趋紧密,它将深深地嵌入到整个城市的形态当中,也让深圳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中积累新的“深圳经验”。
  来源:广东残联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