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国聋人办聋教育第一人是谁吗?了解后无一不为之赞叹!

  •  
  • 浏览次数: 280
  •  
  • 发表时间:2019-03-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杭州吴山是老杭州人登高望远、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园,也是杭州民俗文化、南宋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脉络汇聚地。可是,今天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吴山居然是中国聋教育的发祥地!


阮公祠

  阮公祠长长的石阶直达门前,颇具气势。整个建筑由两侧厢房、大殿及跨院偏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硬山造,坐西朝东,敞亮通透,景点说明牌上写着阮公祠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民间祭祀阮元的祠堂。在80多年前,这里曾是杭州市私立聋哑学校(后改名杭州市私立吴山聋哑学校)的校址所在地。

  吴山聋哑学校创办于1931年,创始人是龚宝荣。龚宝荣,1910年5月19日出生于余杭县城一个殷实之家,是先天聋哑。好在他的父母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龚宝荣的母亲曾将他送往杭州惠爱聋哑学校学习,后因他在绘画方面的惊人天赋到上海学习新型绘画。


龚宝荣

  龚宝荣放弃在上海做画家的优越条件,变卖家产,造福聋人,创办吴山聋哑学校,从1931年到1956年亲任校长,培养了一大批聋人自立自强成名成家。在龚宝荣的引领下,吴山聋校一批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创办聋校,开创了聋人办聋校的一个新时代。

  在聋校,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普通小学的文化科目知识,除音乐课外,课程设置完全等同于普通小学。学校着重开设国画、书法、西洋画、雕塑等课程,利于聋生扬长避短,掌握一技之长拥有在社会立足之本。学校还开设男生木工、竹藤编织,女生刺绣、烹饪课程,创办了专门招收社会上贫寒聋人青年,让他们进入半工半读传授各种生产技能的工读班。他大胆采取开放式办学,明确告知游客欢迎参观校园观摩教学,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景区内进行才艺表演,比如展示学生手工作品、展示书法画画作文等。
  1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达夫曾无意间到访,他观看学生作品,深受感动,并亲笔题词:“哑者能言,聋者能听,中国无废人矣!”这一切全有赖于龚宝荣先生创办的吴山聋哑学校,使得这些聋哑孩子和普通人一样也能“听”,能“说”,能“读”,能“写”,使得他们不至于成为社会的“废人”。
  1937年抗战爆发后,吴山聋哑学校不得不离开吴山开始流亡办学的艰难历程,他们辗转在兰溪、淳安一带,一边教育学生课业,一边还得参加劳动种菜种粮食,自给自足。
  抗日战争胜利后,龚宝荣夫妻俩又与学生一起,在杭城沿街按店募集复校资金,1946年3月,吴山聋哑学校终于又在城隍山阮公祠原址复校上课。


吴山十二生肖石

  杭州吴山聋哑学校离不开龚宝荣先生,他作为一名聋人,凭借一己之力,立志造福同病,二十多年坚持不懈,他堪称中国聋人创办聋教育第一人。
  来源:都市快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