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会手语的中国园林博物馆讲解员,获得金奖啦!

        据北京旅游网消息,庞森尔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讲解及志愿者培训工作负责人,作为园博馆讲解员,她最大的特色是能进行手语讲解,通过手语,服务了很多聋人群体。工作以来,屡次摘金夺银。在第九届北京市导游技能提升大赛暨全国导游大赛选拔赛中又获得金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作为90后,如今庞森尔已经是中国园林博物馆讲解员队伍的负责人。可以这样说,庞森尔“敢于拼搏,勇做岗位排头兵;攻坚克难,成为行业佼佼者;真情传授,做好队伍带头人”。

北京旅游网:您是如何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成为园博馆讲解员的?成为讲解员伊始,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庞森尔:我大学的专业是手语翻译。聋哑人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只能靠眼睛、靠心灵、靠肢体语言去理解这个世界,我想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去认识这个辽阔丰富的世界。
 

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工作也能经常遇见这样的团体,每当看到他们依然感到亲切。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能读出他们求知的渴望。
 

2013年,我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上班,第一天拿到了一本近50万字的讲解词,为了能够尽快熟悉展厅展品,每天扎在展厅里,记录展板上每一个字,仔细翻阅着园林书籍。遇到不懂的知识,就向领导和同事虚心请教、仔细研究。考核通过后,我继续挖掘每个知识章节,夯实业务技能,作为一个手语讲解员,与其他讲解员不同的是,我还要将复杂、抽象的词语转化成能够表达出来的手势动作,用手语“打”给聋人看。
 

手语的词汇非常匮乏,在把复杂抽象的词汇转化成简单容易理解的手语动作时,有些词汇在手语中没有出现过,我就会去向聋人朋友请教,最后找到聋人能够接受的肢体动作。通过这几年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现在很多聋人特殊群体知道中国园林博物馆有一个手语讲解员,他们就经常来这里参观学习。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帮助聋人群体更多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北京旅游网:作为一名手语讲解员,在手语讲解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能否向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您最难忘的手语讲解经历?您不仅自己做手语讲解,还教同事学手语。在教同事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庞森尔:在手语讲解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像中国历史朝代的展现,还有对青铜器的理解,都不太容易用手语表达,我经常会用一些夸张的肢体的动作,形象转化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冬天的中午,遇到北京第三聋校退休的教师专程来到园林博物馆想要了解园林文化,我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一直讲到下午三点自己却浑然不知,当时虽然没有吃午餐但内心十分富足,因为帮助别人本身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这种推己及人的同情与理解让聋人群体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这种时候我就会感觉特别幸福。

中国园林博物馆非常重视特殊群体,也多次开展手语培训课程。2015年,我带了几名同事一起参加北京市残联主办的“安利杯”第四届手语风采大赛团体赛。大家都很喜欢学习手语,学起来不是很难,最难的应该是手语看化训练,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打起来速度很快,而且聋人喜欢打自己的地方手语,积累不够或者初次见面,聋人手势动作他们很难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就需要我们相互之间多去练习,练习过程中不能出声音。现在一些基础的问答,同事们都能用手语表达。

来源:北京旅游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庞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