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聋人“听”两会,上海手语翻译团队坚持了8年

  •  
  • 浏览次数: 914
  •  
  • 发表时间:2020-01-2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2020年1月2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一支特殊的翻译队伍松了一口气:“连续一周都是清晨5时30分起床的节奏终于结束了!”这支已成为上海两会电视直播“标配”的翻译小队,就是由6名上海市电视新闻手语主持人和上海市残联宣文处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的手语翻译团队。

手语翻译陈伊佳正在进行两会开幕式直播。上海市残联供图(下同)

 

自201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尝试在两会开幕式电视直播中使用手语翻译以来,两会直播已经连续8年使用手语翻译,场合也不断增加。正如上海市聋人协会主席洪泽所说,这是上海为促进信息无障碍建设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据上海市残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上海信息无障碍建设环境越来越好,全市已有近万名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掌握基本手语,促进听语残疾人获得基本服务和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手语翻译张丽君和陈伊佳正在进行直播准备

 

上海为听语残疾人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0年,由葛玉红等手语翻译主持的全国首个手语电视新闻节目《时事传真》就在上海开播,成为听语残疾人了解社会的一扇重要窗口。

 

2012年1月,上海两会召开,时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上海市残联原副理事长龚伯荣提交《关于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开幕式电视直播提供手语翻译的建议》议案。这份议案在第二年就有了回音。

    

2013年1月,在上海两会的开幕式电视直播中,《时事传真》的两位手语主持人张丽君和葛玉红出现在电视屏幕下方的“画中画”中,为听语残疾人第一时间传递上海两会精神。这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吃螃蟹”,获得很好反响。之后,“双语”直播就成了上海两会的保留传统。今年两会,手语翻译已增加到6人,最初曾经需要一个人顶一两个小时直播的情况也已成为过去时,每场直播都有两名手语翻译轮流上阵,让残疾人观众获得更好的手语翻译服务。

    

上海市聋人协会主席洪泽是上海手语电视新闻工作开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认为,电视新闻播报配备手语翻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上海的信息无障碍环境不断优化,为听语残疾人带来了很多方便。

上海两会手语翻译团队成员

 

2018年底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尝试通过“互联网+”为听语残疾人提供实时的“伴你无碍”手语翻译视频服务,每天的服务时间长达11.5小时。目前,这套手语翻译视频系统已经在全市100家建设银行网点、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公共服务机构推广。2019年底,黄浦区又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视频手语翻译服务的全覆盖。

 

手语新闻主持人顾忠

 

通过这一系统,听语残疾人前往这些建行网点、机场专柜和黄浦区10个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都可以通过视频直播与30余名专、兼职手语翻译师面对面,打手语将需求“告诉”手语翻译师,再由翻译师转告窗口服务人员,借此实现更加准确、高效地办理各类事务。

    

今年,松江在全市率先将“设置手语视频翻译服务机”列为区政府实事项目,年内,将有20台手语视频翻译服务机出现在各街道(镇)社区事务中心。上海市人大代表莫彬彬还在议案中建议,大力推广无障碍信息沟通,逐步实现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窗口均能向聋人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和辐射推广作用,推广至全市的医院、银行、机场等各个公共服务机构。

手语新闻主持人

 

同时,上海市残联联合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助残行业和服务行业的手语志愿者培训,近几年来,年均培训人次都在1500人左右,涉及银行、机场、医院等许多服务性行业。在普陀、徐汇、浦东、嘉定、静安等区,各有至少一家医院开设助聋门诊,在每周固定时间安排手语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医院的医护和管理人员也积极学手语,更好与残疾病人无障碍交流。

 

手语新闻主持人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决定残疾人能否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向社会各界普及手语、提供线上实时手语翻译公益服务、建设电视新闻手语翻译人才梯队等工作,手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健全人愿意学习的“二外”。今年,上海市残联还计划举办全市性的手语大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听语残疾人更多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创造良好条件,让残疾人首先感受到城市温度。


原标题:文明标杆!为了让聋人“听”两会,上海手语翻译团队奉献了8年
来源:新民眼工作室 孙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上海 两会 手语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