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驾照的杨洁:不畏将来,人工耳蜗给我力量,助我前行
“本次考试成绩合格,请将车辆开回起点,完成考试。”
听到这句语音播报,我长呼了一口气:科目二,可算是过了。接下来只要把科目四考完,心心念的驾照就到手了(注:科目三一年前就考过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的教练,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我的战友,是它的出色性能才能让我做到之前不曾敢想的事,它就是力声特人工耳蜗。
谁说聋人不可以驾考?——我可以!
我是一名力声特人工耳蜗植入者,从手术后开机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三年半,现在的二代产品在外观上更符合人体工学,尤其是耳背式,没有了上一代产品臃肿的体佩式电池盒,佩戴起来感觉更加舒适,如若无物。电池续航也达到了日常需求,并且升级为环保经济的可充电式电池,大大减少了我们在后期的耗材支出。
最重要的是在听的效果方面,越来越好了。
记得在一年前报考科目二的时候,由于需要左右转头观察后视镜,长长的体佩导线拉扯着设备,戴起来非常不方便,加上考试紧张而心情烦躁,导致我没有正确听清楚语音指令,挂科了也不自知。直到重新开回起点准备再次考试的时候被考务人员拦下来,我才知道已经挂了两次。
2019年12月,我的人工耳蜗设备升级成最新的产品,再一次去参加了驾考,考务人员给大家讲解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点名叫号都听的清清楚楚。正是有了前车之鉴,加上耳蜗升级后的支持,让我听得更加清楚,哪儿距离超了,扣了多少分,我都心中有数。第二次我谨慎操作,在完成最后一项侧方位停车后,终于听到了那句期望的语音“本次考试成绩合格,请将车辆开回起点,完成考试。”——我过了!
聋人的生活很难,人工耳蜗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回想以前的生活,千言万语汇成三个字“太难了”,听障人简直就是太难了,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这些方面,每一个都是难以逾越的门槛。有人说,肢体上的残缺,是把人与社会隔绝了,但听力上的残缺,却活生生地把人与人隔绝了。两个人,明明近在咫尺,却无法沟通,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感觉。
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重度听力损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打针吃药住过院,输液针灸补过肾,助听器也戴坏了两副,所以我深深地体会过这种无奈。
聋人的生活有时真的让人很难堪,记得有一次网购的时候看物流动态,显示正在派件,正好有个标记为“快递外卖”的来电,我应付的“哦,哦”答了几句后就到门口等。等了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人过来,只好发短信询问,结果得知刚才快递员说车坏了,今天不再派件,改天过来。这样的情景时不时都会有,闹出过很多笑话。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我戴着助听器本可以勉强应付生活,直到有一段时间因为情绪波动过大,一夜加重,第二天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辗转治疗半年毫无效果。
将近而立之年,我意识到以后的人生还很长,必须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我做人工耳蜗之前,没有见过它是什么样子,没有当面考察过别人的效果,也没有了解过耳蜗的硬件参数,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医疗器械,能听见,价格贵”,其它方面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仅仅带着一个“我想再次听见”的想法上了手术台。
许多人,对它很不了解,尤其是没有做过电子耳蜗的听障朋友,宁愿去学手语,或是借助高科技翻译文字软件,甚至宁愿将希望寄托在干细胞治疗上,也不打算做人工耳蜗手术,对它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恐惧。还有一些人在谣传,植入人工耳蜗后一辈子不能洗澡、从此没有味觉了等等。没手术前,我也曾有一点点的担心。
最有趣的是,手术后在家养伤恢复期间,我才真正开始认识人工耳蜗。对于洗澡来说,在养伤期间确实要避免接触到水,防止伤口感染,等伤口完全愈合后,泡澡都不是问题。关于味觉这个也曾经问过医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还有就是之前把人工耳蜗想象的太简单了,以为跟助听器一样戴上就能听见了,这个可是集合了多种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一种仿生耳,更是一种听力重建。开机以后需要重新接受新的声音,真神奇,我的听力还可以重生呢!
反正已经听不到了,除了生死,还有什么可怕的,最差的无非没有效果而已。
记得刚开机当天感知到的声音都是混沌的,毫无美妙可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调机——再适应——再调机,加上魔鬼般的的听说读唱训练,不到一个月我就可以打电话了。
偶尔也会听一听新闻,唱唱歌,曾经我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孙海英版本的《1894 甲午大海战》无字幕电影。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讲,开机后只要经过几次调机,一般就能听到很多很多比较细微的声音,也能听懂大多数普通话的声音,慢慢地就会接近记忆中的“原音”。
而且,电子耳蜗听到的声音,并不是传说中的机器电子音,机器那种声音是没有音调没有感情的,而我们听到的声音它是有感情色彩的,是抑扬顿挫的。这得益于力声特耳蜗独特的L-CIS言语处理编码策略,可以分辨汉语声调四声,对方说话的时候语气里产生的情绪,通过电子耳蜗传到我们大脑里,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共鸣,就能体会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这样你在打电话的时候,就能听出来对方是生气,还是开心。
开机几个月之后,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就是我的话更多了,偶尔也会加入别人的谈话中,获取到比以前更多的信息。人工耳蜗,它不止修复了我生理上的听力缺陷,还改善了我的心理。它让我重新听到了久违的声音,打开了心扉,再一次融入社会。
写在最后的话
植入人工耳蜗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大家都开始想要改善生活质量了。有的人可以秒懂,比大多数人听得好很多,你无需羡慕,因为你也会康复的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效果是多方面综合体现的,无法复制,所以你要跟以前的自己比。比如以前戴助听器的时候几乎不能打电话了,现在我可以;以前我听不到时钟嘀嗒,现在我可以;以前害怕与陌生人说话,现在我不怕了。虽然我知道再好的耳蜗也代替不了人类本身的听觉器官,但我还是想释放一下我的贪欲,在听力这方面永远都是满意而不满足,我想继续通过训练,听得更好,像健听人一样。
借助耳蜗的力量,我终于有勇气直面人生的冰霜雨雪,终于有勇气追逐爱情,终于有信心畅想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我再也,不畏将来!
听到这句语音播报,我长呼了一口气:科目二,可算是过了。接下来只要把科目四考完,心心念的驾照就到手了(注:科目三一年前就考过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的教练,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我的战友,是它的出色性能才能让我做到之前不曾敢想的事,它就是力声特人工耳蜗。
谁说聋人不可以驾考?——我可以!
我是一名力声特人工耳蜗植入者,从手术后开机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三年半,现在的二代产品在外观上更符合人体工学,尤其是耳背式,没有了上一代产品臃肿的体佩式电池盒,佩戴起来感觉更加舒适,如若无物。电池续航也达到了日常需求,并且升级为环保经济的可充电式电池,大大减少了我们在后期的耗材支出。
最重要的是在听的效果方面,越来越好了。
记得在一年前报考科目二的时候,由于需要左右转头观察后视镜,长长的体佩导线拉扯着设备,戴起来非常不方便,加上考试紧张而心情烦躁,导致我没有正确听清楚语音指令,挂科了也不自知。直到重新开回起点准备再次考试的时候被考务人员拦下来,我才知道已经挂了两次。
2019年12月,我的人工耳蜗设备升级成最新的产品,再一次去参加了驾考,考务人员给大家讲解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点名叫号都听的清清楚楚。正是有了前车之鉴,加上耳蜗升级后的支持,让我听得更加清楚,哪儿距离超了,扣了多少分,我都心中有数。第二次我谨慎操作,在完成最后一项侧方位停车后,终于听到了那句期望的语音“本次考试成绩合格,请将车辆开回起点,完成考试。”——我过了!
聋人的生活很难,人工耳蜗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回想以前的生活,千言万语汇成三个字“太难了”,听障人简直就是太难了,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这些方面,每一个都是难以逾越的门槛。有人说,肢体上的残缺,是把人与社会隔绝了,但听力上的残缺,却活生生地把人与人隔绝了。两个人,明明近在咫尺,却无法沟通,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感觉。
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重度听力损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打针吃药住过院,输液针灸补过肾,助听器也戴坏了两副,所以我深深地体会过这种无奈。
聋人的生活有时真的让人很难堪,记得有一次网购的时候看物流动态,显示正在派件,正好有个标记为“快递外卖”的来电,我应付的“哦,哦”答了几句后就到门口等。等了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人过来,只好发短信询问,结果得知刚才快递员说车坏了,今天不再派件,改天过来。这样的情景时不时都会有,闹出过很多笑话。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我戴着助听器本可以勉强应付生活,直到有一段时间因为情绪波动过大,一夜加重,第二天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辗转治疗半年毫无效果。
将近而立之年,我意识到以后的人生还很长,必须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我做人工耳蜗之前,没有见过它是什么样子,没有当面考察过别人的效果,也没有了解过耳蜗的硬件参数,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医疗器械,能听见,价格贵”,其它方面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仅仅带着一个“我想再次听见”的想法上了手术台。
许多人,对它很不了解,尤其是没有做过电子耳蜗的听障朋友,宁愿去学手语,或是借助高科技翻译文字软件,甚至宁愿将希望寄托在干细胞治疗上,也不打算做人工耳蜗手术,对它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恐惧。还有一些人在谣传,植入人工耳蜗后一辈子不能洗澡、从此没有味觉了等等。没手术前,我也曾有一点点的担心。
最有趣的是,手术后在家养伤恢复期间,我才真正开始认识人工耳蜗。对于洗澡来说,在养伤期间确实要避免接触到水,防止伤口感染,等伤口完全愈合后,泡澡都不是问题。关于味觉这个也曾经问过医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还有就是之前把人工耳蜗想象的太简单了,以为跟助听器一样戴上就能听见了,这个可是集合了多种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一种仿生耳,更是一种听力重建。开机以后需要重新接受新的声音,真神奇,我的听力还可以重生呢!
反正已经听不到了,除了生死,还有什么可怕的,最差的无非没有效果而已。
记得刚开机当天感知到的声音都是混沌的,毫无美妙可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调机——再适应——再调机,加上魔鬼般的的听说读唱训练,不到一个月我就可以打电话了。
偶尔也会听一听新闻,唱唱歌,曾经我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孙海英版本的《1894 甲午大海战》无字幕电影。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讲,开机后只要经过几次调机,一般就能听到很多很多比较细微的声音,也能听懂大多数普通话的声音,慢慢地就会接近记忆中的“原音”。
而且,电子耳蜗听到的声音,并不是传说中的机器电子音,机器那种声音是没有音调没有感情的,而我们听到的声音它是有感情色彩的,是抑扬顿挫的。这得益于力声特耳蜗独特的L-CIS言语处理编码策略,可以分辨汉语声调四声,对方说话的时候语气里产生的情绪,通过电子耳蜗传到我们大脑里,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共鸣,就能体会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这样你在打电话的时候,就能听出来对方是生气,还是开心。
开机几个月之后,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就是我的话更多了,偶尔也会加入别人的谈话中,获取到比以前更多的信息。人工耳蜗,它不止修复了我生理上的听力缺陷,还改善了我的心理。它让我重新听到了久违的声音,打开了心扉,再一次融入社会。
写在最后的话
植入人工耳蜗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大家都开始想要改善生活质量了。有的人可以秒懂,比大多数人听得好很多,你无需羡慕,因为你也会康复的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效果是多方面综合体现的,无法复制,所以你要跟以前的自己比。比如以前戴助听器的时候几乎不能打电话了,现在我可以;以前我听不到时钟嘀嗒,现在我可以;以前害怕与陌生人说话,现在我不怕了。虽然我知道再好的耳蜗也代替不了人类本身的听觉器官,但我还是想释放一下我的贪欲,在听力这方面永远都是满意而不满足,我想继续通过训练,听得更好,像健听人一样。
借助耳蜗的力量,我终于有勇气直面人生的冰霜雨雪,终于有勇气追逐爱情,终于有信心畅想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我再也,不畏将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