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考生逐年增加 8年内近7.5万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校
又是一年高考时。
高考是每个人怀揣梦想准备开始精彩人生的转折点,是每个学生梦开始的地方,尤其对于残疾人考生而言,更是如此。
“今年,我省共有206名残疾考生参加高考。”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经评估通过申请的残疾便利考生共80人,其中免除外语听力45人,大字号试卷2人,因肢体残疾等原因书写困难申请延长考试时间的考生10人。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使用轮椅、优先进场、需要引导辅助等考生23人。
此外,海南共有11名残疾人考生申请合理便利参加高考,山东申请合理便利的人数则高达255人。
记者粗略统计,2012年至2019年,全国共有近7.5万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
残疾人考生人数逐年增加
有数据显示,我国拥有8500万残疾人,残疾人数量大,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生存状态较差,而对于残疾儿童少年来说,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改变他们未来生存状态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从198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招收残疾青年和毕业分配工作的通知》开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春苗不断成长壮大。此后有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出台,优秀的残疾人大学生不断涌现。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对患疾病或有生理缺陷考生的录取要求,明确要求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不得以不具备办学条件或者不符合培养要求为由拒收。
2015年,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出台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定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而专门制定的管理规定,其中要求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包括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延长考试时间等在内的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
来自国家层面的决策,破除了残疾人参与高考的坚冰,给无数残疾人点亮了希望,也释放出一个国家关爱残疾人、追求公平的价值理念。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完善,2017年,中国残联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帮助了很多残疾人进入了理想中的大学,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数据来看,2016到2019年每年申请合理便利的残疾人考生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被高校录取的残疾人考生也是逐渐增加,2016年的时候9592人被录取,2017年有10818人被录取,2018年被录取人数为11154人,2019年则有1236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05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数字再创新高。
急须建立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不过,护送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校仅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第一步,如何让残疾考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才是根本。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申请合理便利措施参加普通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被录取。随着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越来越迫切,急须建立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以最基本的出行为例,能否无障碍地在校园里自由穿行,是残疾学生面临的第一道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法规规划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完善,住建、信息、民航、铁路、金融、公安、教育、文化旅游等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然而,虽然目前高校的新建校舍基本都能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予以建设,但大量老旧校舍的无障碍改造进展依然缓慢,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国家并无专项经费支持高校的无障碍环境改造。
此外,随班就读经费保障机制和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建立,同样是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指出,完善中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支持保障服务。此后,中国残联、教育部分别选择长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这其中既有部属高校也有地方院校,有的是完全融合模式,有的有高等特教学院,覆盖了东中西部和各种残疾类型。
如今,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已结束,中国残联正会同教育部有关部门,从各试点高校为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的从入口到出口的支持保障服务,以及教育部门、残联组织等有关方面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机制和作用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做法,为其他省份和高校提供参照,为下一步研制国家层面的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华夏时报 王晓慧
高考是每个人怀揣梦想准备开始精彩人生的转折点,是每个学生梦开始的地方,尤其对于残疾人考生而言,更是如此。
7月7日,2020年全国高考的大幕在延期一个月后正式拉开。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的合法权益,早在4月中旬,各地就纷纷发布了《关于做好残疾人参加2020年高考申请合理便利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通知,听力残疾考生可免除外语听力考试,视力残疾考生可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等辅助器具或设备,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助行器等,同时,有特殊需要的残疾考生可以自带特殊桌椅参加考试。
“今年,我省共有206名残疾考生参加高考。”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经评估通过申请的残疾便利考生共80人,其中免除外语听力45人,大字号试卷2人,因肢体残疾等原因书写困难申请延长考试时间的考生10人。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使用轮椅、优先进场、需要引导辅助等考生23人。
此外,海南共有11名残疾人考生申请合理便利参加高考,山东申请合理便利的人数则高达255人。
记者粗略统计,2012年至2019年,全国共有近7.5万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
残疾人考生人数逐年增加
有数据显示,我国拥有8500万残疾人,残疾人数量大,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生存状态较差,而对于残疾儿童少年来说,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改变他们未来生存状态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从198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招收残疾青年和毕业分配工作的通知》开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春苗不断成长壮大。此后有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出台,优秀的残疾人大学生不断涌现。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对患疾病或有生理缺陷考生的录取要求,明确要求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不得以不具备办学条件或者不符合培养要求为由拒收。
2015年,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出台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定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而专门制定的管理规定,其中要求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包括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延长考试时间等在内的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
来自国家层面的决策,破除了残疾人参与高考的坚冰,给无数残疾人点亮了希望,也释放出一个国家关爱残疾人、追求公平的价值理念。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完善,2017年,中国残联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帮助了很多残疾人进入了理想中的大学,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数据来看,2016到2019年每年申请合理便利的残疾人考生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被高校录取的残疾人考生也是逐渐增加,2016年的时候9592人被录取,2017年有10818人被录取,2018年被录取人数为11154人,2019年则有1236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05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数字再创新高。
急须建立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不过,护送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校仅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第一步,如何让残疾考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才是根本。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申请合理便利措施参加普通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被录取。随着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越来越迫切,急须建立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以最基本的出行为例,能否无障碍地在校园里自由穿行,是残疾学生面临的第一道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法规规划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完善,住建、信息、民航、铁路、金融、公安、教育、文化旅游等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然而,虽然目前高校的新建校舍基本都能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予以建设,但大量老旧校舍的无障碍改造进展依然缓慢,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国家并无专项经费支持高校的无障碍环境改造。
此外,随班就读经费保障机制和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建立,同样是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指出,完善中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支持保障服务。此后,中国残联、教育部分别选择长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这其中既有部属高校也有地方院校,有的是完全融合模式,有的有高等特教学院,覆盖了东中西部和各种残疾类型。
如今,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已结束,中国残联正会同教育部有关部门,从各试点高校为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的从入口到出口的支持保障服务,以及教育部门、残联组织等有关方面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机制和作用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做法,为其他省份和高校提供参照,为下一步研制国家层面的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华夏时报 王晓慧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