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友分享:余生有耳蜗,享受亲情和幸福
蜗友罗女士,目前听力重建辅助模式是人工耳蜗+助听器,双模式成人用户。
以下是罗女士的分享。
病因
据爸爸说,我一岁时会叫爸爸妈妈。大概两三岁时,头部曾受到过猛烈撞击,至今额头仍有疤痕。从那以后,我开始出现眩晕及听力下降,属于语后聋。
高考之后,爸妈带我去北京治疗耳朵,在同仁医院作了全面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报告显示: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属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
助听器经历
初中的时候,爸妈第一次陪我给左耳验配助听器。使用助听器,虽然能听到声音,但听得不是很清晰,效果不太理想。
2003年,去医院评估了我的听力。考虑到当时人工耳蜗技术不是很成熟,加之我的部分听力尚存,最后选择的是给另一只耳朵验配某品牌的3D全数码助听器。双耳佩戴助听器,听的效果比起之前的助听器效果好太多。
告别助听器
助听器陪伴我14年,见证了我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因我的听力逐渐下降,现在左耳重度聋,76分贝;右耳极重度聋,110分贝。旧助听器的性能功率满足不了耳朵的需求。
2016年10月21日,我的右耳植入美国AB人工耳蜗。11月10日,我的耳蜗开机,佩戴耳蜗至今已有3年多。
选择耳蜗
我在广西民族大学读本科,编辑出版专业。目前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工作。
我生完大宝的一年后,有一次上完夜班,突发眩晕症,症状严重,导致右耳彻底失聪,左耳听力下降,至今没有恢复。我的听力锐减,影响了生活工作的交流,于是萌生做人工耳蜗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
2016年,33岁,是我命运的拐点。这一年的9月,我开启了探寻人工耳蜗之路。因缘际会,我加入了“聆听世界”群,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蜗友以及想要了解人工耳蜗的耳聋人士。各路蜗友一起讨论不同品牌耳蜗的技术优劣,以及聆听效果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甄别,我渐渐地把目光聚焦在美国AB耳蜗身上,不管是从性能、技术参数、售后服务等方面,我个人认为美国耳蜗都更胜一筹,于是我选择了美国耳蜗,1J植入体+和美言语处理器。
耳蜗手术
2016年10月17日,我在广西南宁923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做了3天的术前检查,包括CT、核磁共振、听力学检查等。医生会告诉我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手术的前一天晚上9点之后,不能再进食喝水等等。因为对做人工耳蜗手术,我之前已经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所以我术前的心情是平和的。
10月21日凌晨8点,我被推进手术室。医生在我的脚踝处打点滴,心胸处粘贴仪器,检测设备。一个麻醉医生拿着呼吸罩盖住了我的嘴鼻,我戴上呼吸罩,闭上眼睛,吸了几口气后就失去意识。为我主刀的是张龙城医生。
手术过程中,我的灵魂似乎出窍了,出现在家里。当回到身体里时,感觉头部被绑住绷带,不停地绕来绕去。我的灵魂仿佛被困在身体里的洪荒之地,意识醒了,但使出洪荒之力,也睁不开眼,张不了嘴,动不了手脚。
醒来时,已是下午2点。妈妈说我上午11:40被推出手术室,在术后监护室,妈妈不停地拍打我的脸,我睁开了眼,很快又闭上了,心里抗议妈妈老打我的脸,但又说不出话来,意识模糊。
术后恢复
术后第3天,换了药和绷带。术后第5天,右眼周围有点浮肿,右耳周围疼痛,伤口在收缩愈合,内耳也疼,但都在我能忍受的范围。
术后一个星期,我出院了。在家休养期间,我看了中医,调理身体。
耳蜗开机,开机当天
2016年11月10日,是我耳蜗开机的日子。此时,耳蜗和我的右耳融为一体,无不适感。广州的调机师邱老师给我开机,我坐在他的对面,耳蜗外机连接他的电脑,邱老师不停地调机测试,我专注地配合他,对听到的声音作出反馈,测试里有低中高频的声音,高频声越大,我听得晕乎乎地想睡觉。调试完毕,一开机,彻底听不见的右耳听到了呼啦呼啦的声音,清脆的叮叮声,各种嘈杂的声音,比如街道的车流声,人声像机器人的声音,但听不清楚人声的内容,和左耳听到的自然声有区别。
开机后的几天
虽然右耳回到了有声世界,但一切的声音都很陌生,我在努力适应耳蜗带给我的体验。单独佩戴耳蜗,虽然能听到低中高频的各种声音,但人声内容的分辨率不高,生活中的交流,要结合看口型才知道讲什么。电视声,手机音乐声,听不懂。
而同时佩戴耳蜗和助听器,我听到的声音就很立体舒服,和人交流比较轻松。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我一直坚持耳蜗+助听器的双耳聆听(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模式来面对生活,我也习惯并依赖这样的模式来聆听世界。
开机三年后
如今,我佩戴耳蜗已有3年多了。2019年5月17日,我的左耳验配了峰力美人鱼Phonak Naida Link大功率助听器,和美国耳蜗结合,聆听的效果简直让我惊喜! 通过这样的聆听模式,我不需要看口型就能听懂对方说的话,电话免提接听无障碍,听扬声器播放的音乐,悦耳动听,和自然声无异。生活中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细微声音,我都能听到,也正是这样的双耳聆听模式(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让我处身于立体环绕的声音当中。
有一次,我在房间处理事务,客厅传来妈妈和儿子的对话声,听到妈妈教2岁的昆昆读颜色:“蓝色。”昆昆牙牙学语:“蓝——色!”奶声奶气的发音,逗乐了大人,我也不禁莞尔一笑,孩子多么可爱!
就像此刻,我在写稿,夜深人静,拉上窗帘,我能听到窗外偶尔呼啸而过的车声,能听到附近建筑施工作业的机器声,能听到背后老公睡在床上的呼噜声,甚至楼下有人说话,我也能听到。
类似以上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在做美国耳蜗之前,这样的聆听效果,我是享受不到的。就算只靠左耳助听器,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都听得很吃力,毕竟已是重度耳聋了,助听器补偿的效果有限,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美国耳蜗,重新聆听生活的乐趣。
余生有你
我耳蜗调机至今4次了,感觉调机后的听力状态一次比一次好,听得更为精准。美国耳蜗带给我的改变,不仅仅是重回有声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自信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生活工作的交流,依靠双耳聆听模式,我可以坦然自若地谈笑风生。在家里,可以和我的老公轻轻呢喃,可以和孩子们快乐互动,可以好好地陪父母聊天,享受美好的亲情,拥有温馨幸福的家。
这个世界还是很美丽的,我希望往后的余生,继续和耳蜗相依相伴,借着耳蜗的翅膀,聆听世界美妙的声音。
结束语:我之所以会选择美国耳蜗,是因为当年遇到一些有缘的好心人帮助了我。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他们:兰家一、邱俐明、张龙城、王长佰等人。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谢谢你们!
以下是罗女士的分享。
病因
据爸爸说,我一岁时会叫爸爸妈妈。大概两三岁时,头部曾受到过猛烈撞击,至今额头仍有疤痕。从那以后,我开始出现眩晕及听力下降,属于语后聋。
高考之后,爸妈带我去北京治疗耳朵,在同仁医院作了全面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报告显示: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属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
助听器经历
初中的时候,爸妈第一次陪我给左耳验配助听器。使用助听器,虽然能听到声音,但听得不是很清晰,效果不太理想。
2003年,去医院评估了我的听力。考虑到当时人工耳蜗技术不是很成熟,加之我的部分听力尚存,最后选择的是给另一只耳朵验配某品牌的3D全数码助听器。双耳佩戴助听器,听的效果比起之前的助听器效果好太多。
告别助听器
助听器陪伴我14年,见证了我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因我的听力逐渐下降,现在左耳重度聋,76分贝;右耳极重度聋,110分贝。旧助听器的性能功率满足不了耳朵的需求。
2016年10月21日,我的右耳植入美国AB人工耳蜗。11月10日,我的耳蜗开机,佩戴耳蜗至今已有3年多。
选择耳蜗
我在广西民族大学读本科,编辑出版专业。目前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工作。
我生完大宝的一年后,有一次上完夜班,突发眩晕症,症状严重,导致右耳彻底失聪,左耳听力下降,至今没有恢复。我的听力锐减,影响了生活工作的交流,于是萌生做人工耳蜗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
2016年,33岁,是我命运的拐点。这一年的9月,我开启了探寻人工耳蜗之路。因缘际会,我加入了“聆听世界”群,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蜗友以及想要了解人工耳蜗的耳聋人士。各路蜗友一起讨论不同品牌耳蜗的技术优劣,以及聆听效果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甄别,我渐渐地把目光聚焦在美国AB耳蜗身上,不管是从性能、技术参数、售后服务等方面,我个人认为美国耳蜗都更胜一筹,于是我选择了美国耳蜗,1J植入体+和美言语处理器。
耳蜗手术
2016年10月17日,我在广西南宁923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做了3天的术前检查,包括CT、核磁共振、听力学检查等。医生会告诉我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手术的前一天晚上9点之后,不能再进食喝水等等。因为对做人工耳蜗手术,我之前已经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所以我术前的心情是平和的。
10月21日凌晨8点,我被推进手术室。医生在我的脚踝处打点滴,心胸处粘贴仪器,检测设备。一个麻醉医生拿着呼吸罩盖住了我的嘴鼻,我戴上呼吸罩,闭上眼睛,吸了几口气后就失去意识。为我主刀的是张龙城医生。
手术过程中,我的灵魂似乎出窍了,出现在家里。当回到身体里时,感觉头部被绑住绷带,不停地绕来绕去。我的灵魂仿佛被困在身体里的洪荒之地,意识醒了,但使出洪荒之力,也睁不开眼,张不了嘴,动不了手脚。
醒来时,已是下午2点。妈妈说我上午11:40被推出手术室,在术后监护室,妈妈不停地拍打我的脸,我睁开了眼,很快又闭上了,心里抗议妈妈老打我的脸,但又说不出话来,意识模糊。
术后恢复
术后第3天,换了药和绷带。术后第5天,右眼周围有点浮肿,右耳周围疼痛,伤口在收缩愈合,内耳也疼,但都在我能忍受的范围。
术后一个星期,我出院了。在家休养期间,我看了中医,调理身体。
耳蜗开机,开机当天
2016年11月10日,是我耳蜗开机的日子。此时,耳蜗和我的右耳融为一体,无不适感。广州的调机师邱老师给我开机,我坐在他的对面,耳蜗外机连接他的电脑,邱老师不停地调机测试,我专注地配合他,对听到的声音作出反馈,测试里有低中高频的声音,高频声越大,我听得晕乎乎地想睡觉。调试完毕,一开机,彻底听不见的右耳听到了呼啦呼啦的声音,清脆的叮叮声,各种嘈杂的声音,比如街道的车流声,人声像机器人的声音,但听不清楚人声的内容,和左耳听到的自然声有区别。
开机后的几天
虽然右耳回到了有声世界,但一切的声音都很陌生,我在努力适应耳蜗带给我的体验。单独佩戴耳蜗,虽然能听到低中高频的各种声音,但人声内容的分辨率不高,生活中的交流,要结合看口型才知道讲什么。电视声,手机音乐声,听不懂。
而同时佩戴耳蜗和助听器,我听到的声音就很立体舒服,和人交流比较轻松。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我一直坚持耳蜗+助听器的双耳聆听(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模式来面对生活,我也习惯并依赖这样的模式来聆听世界。
开机三年后
如今,我佩戴耳蜗已有3年多了。2019年5月17日,我的左耳验配了峰力美人鱼Phonak Naida Link大功率助听器,和美国耳蜗结合,聆听的效果简直让我惊喜! 通过这样的聆听模式,我不需要看口型就能听懂对方说的话,电话免提接听无障碍,听扬声器播放的音乐,悦耳动听,和自然声无异。生活中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细微声音,我都能听到,也正是这样的双耳聆听模式(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让我处身于立体环绕的声音当中。
有一次,我在房间处理事务,客厅传来妈妈和儿子的对话声,听到妈妈教2岁的昆昆读颜色:“蓝色。”昆昆牙牙学语:“蓝——色!”奶声奶气的发音,逗乐了大人,我也不禁莞尔一笑,孩子多么可爱!
就像此刻,我在写稿,夜深人静,拉上窗帘,我能听到窗外偶尔呼啸而过的车声,能听到附近建筑施工作业的机器声,能听到背后老公睡在床上的呼噜声,甚至楼下有人说话,我也能听到。
类似以上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在做美国耳蜗之前,这样的聆听效果,我是享受不到的。就算只靠左耳助听器,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都听得很吃力,毕竟已是重度耳聋了,助听器补偿的效果有限,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美国耳蜗,重新聆听生活的乐趣。
余生有你
我耳蜗调机至今4次了,感觉调机后的听力状态一次比一次好,听得更为精准。美国耳蜗带给我的改变,不仅仅是重回有声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自信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生活工作的交流,依靠双耳聆听模式,我可以坦然自若地谈笑风生。在家里,可以和我的老公轻轻呢喃,可以和孩子们快乐互动,可以好好地陪父母聊天,享受美好的亲情,拥有温馨幸福的家。
这个世界还是很美丽的,我希望往后的余生,继续和耳蜗相依相伴,借着耳蜗的翅膀,聆听世界美妙的声音。
结束语:我之所以会选择美国耳蜗,是因为当年遇到一些有缘的好心人帮助了我。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他们:兰家一、邱俐明、张龙城、王长佰等人。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谢谢你们!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