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慧王耀武夫妇:公益路上伉俪同行

  •  
  • 浏览次数: 698
  •  
  • 发表时间:2020-09-2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她,生于河北省正定县,是热心公益的聋人画家;他,来自于辽宁省葫芦岛,是铮铮铁骨的退伍军人,他们是王耀武、史晓慧夫妇。他们克服交流障碍、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相惜,从绘画到公益路上携手耕耘十余载,用自己动人的故事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祖国共美好。

 

史晓慧出生在河北农村的一个军人家庭,五个月时由于药物致聋,虽然失去了听力,但是坚强乐观的晓慧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常人的耳朵长在脑袋上,你的耳朵是长在心里”。从小喜欢画画的她,在长期的专业学习和不断的练习中,晓慧慢慢成长为一名职业画家。
 
2009年起,北京市通州区人工耳蜗学校的画室就成了晓慧第二个家,只要一有空她都会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辅导绘画课程。人工耳蜗学校是为因各种原因导致聋哑的儿童,进行后续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绘画打开了孩子们的另一扇窗,成了聋哑儿童的精神食粮和新的希望。在学校的支持和史晓慧的关心下,通州区人工耳蜗学校先后有100余名儿童接受晓慧的辅导,其中5名大龄聋人学生考入国家专业美术院校。
 
1995年春天,王耀武和史晓慧因为共同的绘画爱好相识,他们每星期给对方写一封信,说说各自的生活和对未来的设想。有了王耀武的支持,史晓慧得以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投入到绘画事业中去。她自力更生,开办了“太阳花画室”,名字来自她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残疾人书画大赛金奖的作品《太阳花的微笑》。
 
慢慢的,画室吸引了一批热爱绘画的儿童和成人爱好者。因为晓慧是听障人,而画室听课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交流就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最大的障碍。看似不能调和的矛盾,有了耀武的协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课堂上的景象就是晓慧在用心地画,耀武在认真地讲。2013年8月画室成立至今,这样的课程,无惧风雨,从不停歇。
 
时间久了,王耀武开始担心起史晓慧的身体状况:“晓慧平常大量的工作,周末也不能休息,超负荷的工作量会让身体吃不消。”而晓慧的父亲史瑞堂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难能可贵的是晓慧善良的心,你就放手让她去做吧。”这位父亲,也早已是一名资深的慈善工作者。
 
作为一名残疾人,史晓慧身残志坚,从来没有报怨过生活的不公,一直感恩在成长路上遇到的好心人。
 
2011年,她在大运河美术馆举办了主题为《太阳花的微笑》公益画展,并将义卖画作的10万元全部捐给通州区慈善协会,定向用于“助残、助孤、助老、助寡、助教”等慈善项目,她希望在实现自己以艺助残夙愿的同时,唤醒更多善良的心灵。
 
2013年5月5日,史晓慧向河北省迁西县后韩庄希望小学捐赠助学金1万元整,图书一千册,国画两幅;2015年,史晓慧向北京市通州区人工耳蜗学校捐款建设水利系统。
 
她很谦虚地“说”:对于慈善事业,我自己是残疾人,我深知残疾人的不易,我的信念,也是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手中的画笔创造残疾人事业,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方式,和社会上同样满怀爱心的人一起为残疾人事业做点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9年9月,第四届京津冀蒙大型公益书画展上,王耀武、史晓慧的作品《雪域情歌》和《祥和》共同参与展出。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他们的善行义举和炽热的爱心,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深深地感动着那些身处危难之中的受助者。
 
史晓慧的父亲史瑞堂说:“我们一家人做公益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公益慈善事业培养了我们自己的爱心,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生命的社会价值,提高了做人的层次和品质,让我们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和生活的无比充实”;“你让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在史晓慧的心里,这些年自己被赋予的再耀眼的头衔,都不如聋人学生的手语表白更让她欣喜;王耀武说:“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我们能为社会做的还不够,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点有益的事,那这个世界该有多美好。”
 
来源:学习强国 北京学习平台 通州区通讯站 冯维静 郭玥 郭利利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史晓慧 公益 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