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无声”火锅店 八成员工是听障人

  •  
  • 浏览次数: 172
  •  
  • 发表时间:2013-11-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服务员用小小的交流本同顾客“交谈”

  一张张干净的饭桌,一排排整洁电磁炉,加上前台丰富的美味小菜,如果餐厅只有这些,那并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的重庆刘一手心火锅店,只要你再往里走上两步,找个位子坐下歇歇,便会发现这里的不同寻常。从写着各种服务标识的心型服务卡,到充满神秘的电子服务器,以及始终面带微笑,用手语交流的服务员……原来,这家火锅店有27名员工是听障人,占了全店员工的八成之多!
  三件“法宝”搭起沟通桥梁
  不能说话怎么点菜?不能交谈怎么沟通?记者在火锅店餐桌上摆放的一个个新奇设备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每个餐桌上都放着一套淡蓝色的心型服务卡,卡片上分别写明了“米饭”、“加菜”、“碗筷”等种种服务项目,但偌大的餐馆有上下两层足足1000平方米的空间,小小的卡片服务员能看得见吗?不用担心,桌上还有一个神奇的电子服务器,从“点菜”、“买单”到“取消呼叫”,前来用餐的人只需按一下小小的按钮,店内的电子显示屏便会亮起,看到显示屏的服务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相应的桌号,及时记下顾客的用餐需求。
  如果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顾客们可以拉开餐桌下的小抽屉,抽出点餐的第三项法宝——交流本,用笔将自己的需要一一写下,交到服务员的手中,当然内容要尽量简单清楚,不然店员们摸不着头脑。
  这种沟通方式效果如何?顾客们给出了回答:“用心、舒坦。”一位刚刚用完餐的老顾客告诉记者,尽管不能直接交谈,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并没有给他点菜吃饭带来麻烦,服务员甚至比一般的餐馆更加用心,“人再多他们也不会烦躁,总是一字一句地把需求记好,做到位。”
  一处服务细节要练上几十遍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服务员的工作简单学起来也非常快,但对于这家火锅店的员工们来讲,由于沟通上的不便,很多细节都成了需要反复练习的“技术活”。27位听障员工之前几乎都没有什么相应的工作经验,“有时候,一次学习会要开上两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火锅店的总经理贾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手语沟通的局限较大,服务上的每一处小细节,他们都要学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够完全理解。比如“摆放餐盘时,有字有商标的一侧要对着客人的方向摆放”这一条,大家便要根据手语翻译官的指示,不断修改对应的摆放方式,有些员工尝试着摆了二三十次才将这处细节做好。
  “但她们真的很认真,也很努力。”提起她们那股认真劲儿,贾经理打心底佩服,“不管多难,只要她们学会了,一定给你做得明明白白。”在细节的处理上,听障员工们的细心让所有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希望员工用双手赢得社会认可
  在整个火锅店转上一圈,记者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论是外边的大门,还是里边的天花板、各类装饰,甚至是每一把用餐的椅子,全都被做成了漂亮的心型。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心并不是指爱心,而是提醒每一位员工时刻用心去做好服务。
  在10年前不幸失去听觉的服务员吴静仪,来到店里工作时由于不懂手语,只能一边跟着店里的其他员工学习,一边吃力地练习着每一项工作流程,但她从未把自己归为所谓的“弱势群体”,不为学习的艰难而郁郁寡欢。不论在面对顾客还是同事时,吴静仪的脸上都挂着甜甜的笑容。现如今,21岁的她已经成了店里的开心果,很多“回头客”都和这个开朗的女孩成了好朋友。
  据贾经理介绍,刘一手心火锅的创始人刘松就是残疾人,他希望每个残疾人都能和正常人一样,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心火锅的“心”字绝不是简单地向残疾人献爱心,而是希望每一位残疾员工能够真正用心去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双手赢得社会的认可,“这对残疾人来说比所谓的爱心更有意义。”刘一手心火锅的布吉分店就是一个这样的平台,他们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借助这个平台,得到社会上每个人的尊重和认可。

原文标题:晚报总编推荐:这家“无声”火锅店 八成员工是聋哑人
来源:深圳晚报
责任编辑:TY01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 手语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