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语联通无声的世界
刚进大学时,在各个社团纳新宣讲时,李建喆听说灵心手语协会的特色活动之一,就是走入听力有障碍的孩子中间。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今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大三的李建喆,已经是学校灵心手语协会的会长了,他说,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更加感恩。
“一个发音让我差点流泪”
灵心手语协会定期帮扶的对象是一所民办聋儿康复园,里面接受康复训练的对象大都是些五六岁的孩子。李建喆和志愿者们会定期来到孩子中间,辅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帮助孩子发声。
“我们会把自己的手指放在喉咙的发声部位,让小孩子模仿我们的动作,感受声带的颤动。然后我们张大口,慢慢地发出‘啊’的音,让孩子们对着口型照做。”李建喆第一次帮扶的对象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男孩儿天真可爱,眨巴着眼睛,在李建喆的多次启发下,最后终于发出了“啊”的一声。李建喆说,听到简单的那声“啊”差点泪流满面。
“孩子们都那么小,他们很快乐,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其他人的不同。这样反而让我觉得更加心疼,他们的未来还那么漫长,我不愿意去想象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之后会是怎样。如果有可能,希望他们永远都不要长大。”
每次去康复园,李建喆都会为孩子们带去文具或者零食。但是他最想为孩子们送去的还是助听器。“助听器实在是太贵了,不算设备的后期护理,一套设备下来就得好几万块。我们一个学生社团力量还是太单薄。”
灵心手语协会每次的活动基金,多来自于学校的义卖。“每年到了期末季或者是毕业季,我们就会上门收旧书,然后转手在学校的跳蚤市场上卖掉,虽然钱不多,也算是资源可持续利用。”
手语“对峙”吓跑骗子
从大一开始,李建喆已经学了两年多的手语了。他说,手语虽然是一套自成体系的语言系统,但是学起来并不是太难。“概括起来说,手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这个词语本身,另外一类是模仿这个词的特征。”
“比如说‘依靠’这个词,用右手的食指靠在左手的大拇指上。在手语中,大拇指代表爸爸,食指代表妈妈,妈妈靠在爸爸身上,这就是依靠,非常形象。”
进行手语学习时,李建喆靠的主要是《中国手语》教材进行自学。他最遗憾的事情是学习手语两年多,却从未在正式的场合里用过手语。“孩子们太小,他们自己还都不会手语,跟他们交流根本用不到,但是手语却帮我识破了不少骗子。”
一次,李建喆在地铁上,一位年轻人对着他比划半天,然后指了指手上的工艺品,晃了晃手中的小牌子。“这种情况大家可能都遇到过,意思说自己是聋人,让你去买他手上的工艺品,但是我一看他就是在那儿瞎比划,一点都不专业。”
李建喆立马用手语回了个“我也是聋人”,吓得骗子仓皇而逃。“我也不知道他看懂了没,反正看我也跟他比划之后,就赶紧跑掉了。”
“真正听力有障碍的人,其实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他们的气质特别安静沉稳。眼睛会有一点灰暗,似乎让人能够感受到,他们是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角落里。”
他们让我们自愧不如。
与李建喆不同的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手语社负责人石凯,就生活在一群有听力障碍的同学当中。“最初开学的时候,觉得不敢跟他们交流。但是因为我们社团内部就有很多聋生,接触多了,发现他们是一个特别可爱的群体。单纯、善良、执着,跟我们都一样。”
石凯说,最初接触到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时,内心还会有一种“心理优越感”,觉得面对的是一个需要自己同情和帮助的群体,但是后来才发现,其实是自己多虑了。“我们学院有一堂艺术设计的课程,请了河北的手工大师,聋生在课堂上的剪纸作品让大师们赞不绝口,让我们这些人都自愧不如。”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TY02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