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残障人的一片天

  •  
  • 浏览次数: 190
  •  
  • 发表时间:2013-12-3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李默龙 

吉磊一家

韩卫民与母亲
 

  每年12月3日的“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而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报刊亭,自1997年建设至今,就一直全力配合政府部门,为许多伤残病痛等低收入者提供融入社会、公平竞争的平台,解决了他们上岗就业问题,报刊亭经营人中,残疾人占10%,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为了解北京残疾人经营报刊亭的现状,笔者近期采访了几位残疾人报刊亭经营人。

  身残志坚的吉磊

  吉磊出生于1984年3月1日,出生时由于头部小脑受伤,影响了肢体平衡机能和语言功能,勉强上到初中就无奈辍学在家。由于语言障碍和身体行动不便,吉磊很难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报刊亭开张那天,正是吉磊18岁生日。经营初期,吉磊虽然身体行动不便,但仍每天骑自行车去批销中心取报纸,有时还会帮助别的报刊亭把报刊取回来。每天早上6点半开门,晚上8点关门,十几年如一日,吉磊把报刊亭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正在笔者和吉磊聊天之际,吉磊的母亲崔阿姨进入了报刊亭。几句热情的寒暄过后,笔者看到眼前这位56岁的阿姨依然神采奕奕。然而在笑容背后,必定藏有崔阿姨经历的艰辛和难。“吉磊出生时候小脑受伤,到三岁时候还不会走路、说话,我只能辞职全心全意照顾他,想尽办法给他治病。”崔阿姨从未放弃自己的孩子。

  除了母亲,吉磊的妻子也在他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选择嫁给他,就是因为他的善良、体贴。”吉磊的妻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身体行动不便而且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吉磊想的,不是如何向社会索取,而是给予。吉磊的报刊亭位于北京西客站附近,人流量大,十几年来,吉磊已经不知道帮助了多少人。吉磊的妻子说:“他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见不得别人饿着,他就是这么样个人。”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字: 残障 创业 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