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夫妻巧手创业致富 一针一线年赚5万元

  •  
  • 浏览次数: 196
  •  
  • 发表时间:2014-03-1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杜冬冬和郑相君展示自己手工做的“崂山虎” 

  都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境又使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据了解,为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我市以“集中就业、按比例安置、个体创业从业”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建立了全国首家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培养创业带头人200余名,安置残疾人就业3120人,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1.5%。率先建立残疾人就业企业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经验在全国推广。

听障夫妻巧手创业

  走进杜冬冬的工作室,记者马上就被摆在左边架子上各式各样的“小物件”吸引住了,威风凛凛的布老虎两眼圆瞪着,黄“皮毛”、红底子,项颈间还挂了个小铃铛;“相亲相爱”的泥塑马,一红一绿,头冲着头正说悄悄话;还有纯手工扎染的丝巾、刺绣、油画,让人目不暇接。青岛新起点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艺术品都是由杜冬冬和他的妻子郑相君合作完成的,从设计图形到上色、加工他们都无比用心。 “我想创作出有青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杜冬冬用吐字不是很清晰的语言向记者描述了他的梦想,“青岛这么美,来旅游的人这么多,应该有更有青岛特色的纪念品。”

  从2013年1月入驻孵化中心算起,一年多的时间里杜冬冬夫妻的营业额已经突破了5万元,这和孵化基地给予残疾人的众多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我们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让残疾人创业在手续程序和时间上更加便捷。”除此之外,成功申请入驻孵化中心的创业项目,可享受房租补贴、放宽注册条件、三年内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首次从事个体经营的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或自谋职业扶持资金等多项优惠政策,并可优惠或免费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孵化中心还将提供管理咨询、投资咨询等多项服务。目前,已有25家企业在孵化中心安家落户。

锲金画上刻华年

  在城阳街道社区中心2楼,社区事务办工作人员张红艳带记者推开了刘诚工作室的门,“他是听力一级残疾,听不见声音也不能说话。”尽管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话的声音并不小,但正在工作的刘诚并没有察觉,整个工作室除了刘诚拿着刻刀在铝板上叮叮当当凿刻的声音外再没有其他的杂声。工作室左边的架子上摆放着许多刘诚已经做好的锲金画作品,厚耳垂大肚子的弥勒佛、行云流水的书法、盛开的秋菊,直到大家对着这些用金属板刻出的艺术品发出赞叹,回过身来找工具的刘诚才意识到工作室里来了人。

  由于不能说话,刘诚用纸笔与记者交流了起来,“我现在才刚刚创业,创新自己的作品有些难度,还是以临摹为主。”刘诚在纸上写道。据了解,锲金画是以刀代笔,在经过特殊氧化表层渗透处理的金属板(金、银、铜、铝)上雕刻,通过落刀的角度、轻重、深浅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折光效果,使凹刻的画面产生强烈的立体效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小幅的能卖3000多元,大的能卖到7000多元。”

辅助性就业财政补贴

  在康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工作室内,这里工作的残疾人们正忙着给衣服剪线头和粘贴包装盒。辅助性就业中心主任刘旭业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32名残疾人在这里工作,其中有19名是智力、精神上的残疾人,考虑到这一残疾群体的特殊性,辅助中心专门到一些工厂、配件公司等地方联系承接了扭螺丝冒、安装塑料底板、剪线头等安全系数大的工作。

  刘旭业告诉记者,残疾人得到的工资一定程度上靠财政补贴来“倒贴”,“每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是1380元,除去厂家给的工资,剩余空缺的部分都由财政补贴来补齐。”

政府采购优先选择残疾人企业产品

  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我市建设了市级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开展智力、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试点工作。青岛市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已入驻创业企业25家,安置创业残疾人25人(创业股东),创业行业分别有服装设计、劳务派遣、艺术培训、能源科技、财税服务、金融贸易、环保科技等行业,直接带动就业约100人(其中残疾人25名)。

  与此同时,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规定,自2013年起,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在物资和服务采购工作中,对参与竞标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评标体系量化赋分,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残疾人业户、残疾人福利企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残疾人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下一步,我市还在总结政府采购量化赋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作,探讨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的产品专产、专营。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TY02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