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深深,聋人弃婴舞出无尽感恩情

  •  
  • 浏览次数: 85
  •  
  • 发表时间:2014-03-3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2013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舞出我人生》打响对抗大赛。19岁的聋人舞者史秋捡和助梦人周楚楚在上次比赛逆袭晋级后,再次登上舞台,以“青春”为主题的舞蹈唤醒无数观众年少的回忆。

  然而谁能想到,舞台上的阳光舞者史秋捡竟是一个弃婴:他是现在的妈妈赵丹从客运站捡回来的。为抚养这个弃婴,赵丹和她的母亲不但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并且母女两代人还付出了婚姻的代价。好在天地公道,赵丹用宽厚无私的爱温暖着长大了的男孩,男孩也用涓如溪流的爱回报着母亲。他虽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但爱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障碍,让他们母子心心相连……

捡来聋儿弃婴,丈夫离他而去

  1995年9月10日上午,哈尔滨南岗客运站里人头攒动,正准备跟随自家客车出发的赵丹忽然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循声望去,她发现一个电话亭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八九月大的瘦小男婴。男婴的小脸上,眼泪和鼻涕流得一塌糊涂,几乎要哭断气了。

  赵丹心头一颤,本能地伸出双手把孩子抱在了怀里,同时向看守电话亭的老太太打听孩子的来历。原来,当天上午9点,一个年轻妇女抱着这个男婴来打电话,随后对老太太说去趟厕所,让老太太替她照看一下孩子,可是一去就没了踪影。一个小时过去了,看孩子哭得厉害,老太太只好广播找人,可那个女子并没出现。

  赵丹随后从孩子身上摸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因父母离异,孩子双耳聋,无力抚养,恳请好心人收留。孩子出生日期为1994年12月30日。”纸条的背面是佳木斯市人民医院的诊断书,证实孩子是先天性耳聋。

  赵丹的心里一阵酸楚。她没有多想,当即托人转告丈夫出车,自己则抱着孩子赶回家里。

  赵丹1969年6月出生在哈尔滨,1989年与丈夫结婚后,两人一直住在赵丹娘家,第三年生下了女儿史田玫子。赵丹的母亲姚融花在家开了一所幼儿园,收了10多个孩子。赵丹和丈夫从1994年起承包了一台大客车,日子过得平稳和睦。

  见女儿抱回来一个孩子,母亲姚融花随后急忙打来热水,给孩子洗了个热水澡,然后买来了奶粉,喂小家伙吃饱喝足。望着孩子的小脸,赵丹心绪难平,她知道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几乎不可能了,即使找到了也可能面临第二次被遗弃的命运。怎么办呢?这时几个邻居听说赵丹捡到一个男婴,纷纷登门探望。当得知是个聋儿时,他们劝赵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可是,赵丹以前去孤儿院做过慰问,知道那里孩子很多,连正常孩子都顾不过来,更何况一个聋儿呢?

  思来想去,赵丹打算自己收养这个孩子,一来她觉得自己捡了他就是缘份,再者收养他也让女儿有个伴。她转头征求母亲的意见,姚融花说:“捡个小猫小狗咱还得养呢,何况是个孩子,留下他吧。”

  母亲的一席话,坚定了赵丹收养这个弃婴的决心。而丈夫得知妻子要收养捡来的聋儿时,也没有表示反对,夫妇俩给男婴起个名字叫史秋捡。

  从收养小秋捡那一刻起,赵丹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骨肉。1995年10月的一天,小秋捡半夜发高烧,赵丹急得从被窝里爬出来,顾不上穿棉裤就抱起他疾步往医院跑。几天后孩子的病好了,赵丹却冻病了。

  然而,最令赵丹牵肠挂肚的还是养子的耳聋。1995年11月,心有不甘的赵丹把女儿交给母亲照顾,把大客车的生意扔给了丈夫,然后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小秋捡去北京寻医问药。

  赵丹抱着儿子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走了许多家大医院,也没有查出个结果来。等她和儿子从北京回到哈尔滨,才知道家里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由于丈夫经营不善,大客车赔进去6万元钱,只好把车卖了;另一件事是住宅动迁,母亲的幼儿园无法再办下去了。失去大客车和幼儿园这两条经济命脉,生活骤然困顿起来。

  1997年春节之前,赵丹听说一个美国医学专家要带着先进的诊疗设备到北京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出诊,便打算带着小秋捡再赴北京看病。此时,赵丹家的生活每况愈下,她的婆婆一直劝她将孩子送人,觉得一个残疾孩子会拖累家人。现在听说她还要带孩子去北京看病,更是极力阻挠,而且丈夫也不同意她的想法。

  丈夫都无法理解自己,赵丹觉得很伤心,两个人开始不停吵闹,感情随之出现裂痕。最后,丈夫给赵丹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放弃孩子,要么离婚。生性倔强的赵丹对丈夫说:“你硬要我表态,我只能选择孩子,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姚融花听说女儿因为小秋捡要放弃婚姻,急忙劝她说:“把秋捡交给我带吧,你还年轻,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家。”赵丹流着泪坚定地摇摇头:“妈,我捡了他,就得对他负责,何况这孩子已经和我有了感情,我舍不下,离就离吧,我不想离婚但也别无选择。我要把小秋捡养大成人,还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1997年春节过后,赵丹和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史田玫子和养子史秋捡都由赵丹抚养。

姥姥婚姻也不保,艰涩日子男孩沐浴爱的阳光

  1997年3月,赵丹变卖了自己的貂皮大衣和首饰,揣着一万多元钱,带着小秋捡和女儿来到北京,姚融花也随他们一起来了。老少三代在北京租了一间平房,安顿下来。

  可是赵丹一问,才知道美国专家还需要一个月才能来到中国,他们来得太早了。此时返回哈尔滨仅路费就得近千元,赵丹只能在北京等待美国专家。

  一家四口的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省钱,赵丹总是买最便宜的菜,只舍得给女儿和儿子买点肉增加营养,她和母亲一律吃素菜。即便这样,她给儿子看病的钱还是花去了一部分,怕等不到美国专家来,钱就会花光了。赵丹只得把两个孩子交给母亲照看,自己到劳务市场找活干。可人地两生,又没有什么特长,她在劳务市场蹲了几天也没找到什么活儿。后来,她听说凌晨到医院替别人排号能赚钱,便每天凌晨1点起床,到医院去排号。困了坐在地上打盹,渴了就到盥洗室灌一通凉水。人多嘈杂,汗味夹杂着脚臭味熏得她想吐,但想到每天能赚50元钱,想到儿子有希望告别无声世界张口说话,她把一切都忍了下来。半个多月之后,赵丹抱着小秋捡坐到了美国专家面前。虽然花了7000多元,但是美国专家还是告诉赵丹,说小秋捡的左耳听力95分贝,右耳听力125分贝,没有价值用助听器,哪怕美国的医疗设备也无能为力。

  希望之门被彻底关闭了。初春的北京风寒料峭,怀抱着小秋捡,赵丹的泪一滴滴滑落下来,一旁的姚融花也陪着女儿掉泪。史田玫子见妈妈哭得伤心,便拉着妈妈的衣角叫道:“妈妈不哭,妈妈……”小秋捡瞪着眼睛,瞅一眼妈妈,又看一眼姥姥和姐姐,忽然跟着姐姐含混地叫了一声:“妈—妈。”

  赵丹和母亲、女儿霎时愣住了。这声“妈妈”,如春雷滚过赵丹的耳际,令她周身一颤。她紧紧地抱着儿子,止住哭声,大声说:“儿子,再叫一声妈妈!”半晌,小秋捡看着妈妈的口型,再次叫了一声:“妈—妈—”儿子的发音含混不清,但在赵丹听来却是最动听的声音。那一刻,所有的艰辛烟消云散,三代人相拥而泣。

  半年后,赵丹跑遍了北京的医院,终于放弃了给儿子治病的念头。她带着母亲和一双儿女回到了哈尔滨。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母亲一直陪着她照顾小秋捡而冷落了父亲,自己的婚姻悲剧在母亲身上重演了。1998年初,父亲向母亲提出了离婚。赵丹哭着哀求父亲不要和母亲分开,但倔强的父亲执意要走。无奈,母亲只好同意离婚。

  母亲失去了婚姻,赵丹的心里像是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她满脸愧疚地对母亲说:“妈,对不起,我和孩子拖累你了,女儿不孝啊……”姚融花平静地说:“孩子,别这么说,妈帮你照顾小秋捡,是积德行善的事,从来没后悔过。妈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谁对谁错分得清。你没有错,妈也没有错。以后,咱们娘俩就带着两个孩子过,我倒要看看,有什么样的火焰山,能让咱娘们迈不过去!”母亲的话斩钉截铁,赵丹听得泪流满面。

  之后,赵丹和母亲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开始了艰辛的生活。为了生计,她和母亲利用回迁的房子开了一个馒头店,每天早晨3点钟起床蒸馒头,直到夜里10点才上床休息。尽管生活困难,但赵丹仍然对儿子呵护有加。

  为了让儿子感知世界,赵丹买来看图说话等图书,闲暇时间耐心地教小秋捡认识各种事物。儿子听不见,她就拿实物教儿子。她还买来有关教聋儿怎么发音的书,自己揣摩后,结合口型教儿子发音。在赵丹的不懈努力下,小秋捡渐渐认识了很多东西,甚至嘴里能够偶尔蹦出一两个字音来。母子俩交流起来也越来越清楚明白。小秋捡一看妈妈的口型和双手动作,就能明白意思。而赵丹则从儿子的表情和含混的声音里能够清楚儿子要对她“说”什么。心有灵犀的母子俩,在艰涩的日子里飞舞着爱的阳光。

回报母爱,翩翩少年舞出深深感恩情

  2001年9月,赵丹把儿子送进了哈尔滨市聋学校读书。同时,女儿也进了市第五中学。受赵丹的影响,女儿对这个捡来的弟弟也非常好。

  2006年,女儿史田玫子身高长到了1.72米,很有模特潜质。赵丹便把她送到了哈尔滨模特职业培训学校。很快,史田玫子在当年的“哈飞杯”汽车模特大赛崭露头角,获得了“十佳”模特和“最佳潜质奖”。

  女儿有出息了,赵丹便把全部心思花在了儿子身上,她带着儿子打网球、乒乓球、游泳、滑旱冰。小秋捡非常聪颖,遇事总爱琢磨,这些运动项目他看上几遍就能学会。赵丹时常在想,也许没有听力的儿子自己心里有一个舞台,只是不知道何处是他适合的发展方向。

  2007年6月的一天,赵丹打开电视机看一个舞蹈节目,突然,她发现儿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双脚跟着屏幕里的舞者有节奏地舞动。当她把电视关掉后,儿子居然用姐姐的唇膏在脑门上印了一个红点,披上一条红纱巾,学着印度人的样子翩翩起舞,表情专注,手指灵动,很像那么回事!

  赵丹忙打手势鼓励儿子:“你跳得很棒!”此时,小秋捡也向妈妈打着手势:“我要学跳舞。”赵丹仔细的看着儿子,他虽然听不见,但体形匀称,悟性又好,或许,舞蹈真就是他的立身之本!赵丹当即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几天后,赵丹将儿子送到了东方剑桥国际标准舞学校。

  然而,几天下来,史秋捡的情绪就一落千丈,原来,他听不见声音,只能根据老师的示意点头、拍手或口型提示进行学习。舞步跳得很不整齐,赵丹敏锐地感觉到,孩子开始有自卑心理了,与老师沟通后,她得知有个聋人女孩李泗雯也在此处学跳舞,于是找到李泗雯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同意让李泗雯与儿子做搭档,李泗雯的父母欣然同意。有了搭档的史秋捡很快找到了感觉,两个无声世界里的孩子,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几个月下来,他们配合默契,成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生活的磨砺和爱心的哺育下,小秋捡不但舞技大有长进,而且知道替家里分忧。2007年秋天,赵丹买了30多棵大白菜晾在门口,随后就上街了。到了下午,忽然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赵丹担心大白菜被淋湿,便急匆匆往家赶,到家却发现大白菜不见了。等她进到楼道,才知道儿子找来伙伴帮忙把大白菜收到家里去了。赵丹夸赞儿子懂事。小秋捡拍着胸脯比划着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应该这么做。”

  2008年1月12日,第2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国际公开赛在哈尔滨举行。史秋捡和他的搭档、聋人女孩李泗雯参加了C组的比赛。他们是比赛中唯一一对在无声世界中舞蹈的选手。结果,俩人凭着娴熟的技巧和优美的舞姿征服了评委,获得了第一名。1月14日,史秋捡又和舞伴刘宇童捧得了D组冠军的奖杯。

  之后,史秋捡多次参加各类舞蹈比赛,均取得了好成绩。同时,史秋捡在生活上不但更加自立,而且变得更加聪明懂事。

  2010年元旦前,赵丹的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在楼下的商店买了两箱饮料和一大堆食品。朋友走后,赵丹睡了一觉,醒来发现饮料和小食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桶豆油、酱油和醋。后来,仓买店老板说:“你家的小帅哥把饮料和小食品搬下来,硬是把饮料和小食品换成了豆油。这孩子,虽然不会说话,心里明镜似的。”赵丹感动得直流眼泪。

  2013年,史秋捡在赵丹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舞出我人生》。

  5月5日,央视1套播出了《舞出我人生》节目。史秋捡和助梦人周楚楚在强劲节奏的音乐下,犹如两只轻盈的燕子,上下翻飞,若即若离,娴熟的舞技在他们的紧密配合下倾泻而出。一曲舞姿刚完成,台下的观众都站起来热烈地拍掌、喝彩。

  然而,两人由于托举出现失误,评委只有周洁给了yes,结果专业票为零。在观众投票前,周立波向观众介绍了史秋捡的身世和赵丹养育他的艰辛,并动情地说:“可能是命运使然,大姐把襁褓中的孩子带回了家,从那天起,视为己出。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带回家之后,大姐的家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大姐的丈夫反应剧烈。结果大家看到了,大姐的丈夫,抛弃了这个家庭。为了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新生命,妈妈失去了家庭,姥姥失去了女婿,女儿失去了父亲。”

  说到这里,现场所有的观众都已经哽咽了……最后,观众评委给了史秋捡89票,史秋捡进入待定。

  5月26日,《舞出我人生》又掀起了新一轮淘汰比拼。史秋捡、周楚楚以一支利落的牛仔舞强势逆袭晋级。6月2日,《舞出我人生》打响对抗大战。这一次,他们与郑少秋和魏巍的组合进行PK赛。史秋捡和周楚楚选用“初恋故事”唤起大家对青春萌动时的记忆,单车、长椅、气球这些代表着梦幻的道具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中,一起回味、感受青春的滋味。虽然史秋捡和周楚楚拼尽全力,还是输给了郑少秋和魏巍的“热辣组合”。但史秋捡并不遗憾,因为在央视的追梦舞台,他已经圆了自己和妈妈的梦,一个人间真爱的梦。

  秋捡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万幸的,他得到了一位比亲妈妈还要亲的妈妈。正是这位素不相识的普通女人,用倍于常人百倍的精力,把一位先天不足的弱者培养成才,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来源:天津网
责任编辑:TY02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弃婴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