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特校8名聋生全部考上大学

  •  
  • 浏览次数: 106
  •  
  • 发表时间:2014-05-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年级的8名学生,他们从小就失去了听力,上课完全靠眼神与老师交流。很多常人认为简单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异常艰难。然而,这些学生相继通过了高校单招考试,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聋人是怎样考大学的,他们的学习跟正常人有啥不同?日前,记者采访了市特校这些金榜题名的聋生。

 

他们露出自信的笑容

8名学生自幼失聪

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18日,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的毕业生座谈会上,记者见到刚刚考上大学的8名学生中的7人,他们是余金辉、闵涛、余鹏、袁观全、李淼、程亚南、龚伟,唯一的一位女生袁芯很遗憾没有到场。快乐的他们摆着手语POSS照了张合影,镜头前他们自信的笑容令人动容。

  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农村,其中6人来自郧县、竹山、房县、郧西,1人来自枣阳,1人来自河南上蔡县。

  他们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清秀的面庞、矫健的身姿,同所有同龄人一样渴望交流和理解。然而,他们从小就失去了听力,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心急如焚的父母四处求医,可到头来债务是越来越多,希望是越来越小。父母被告知,孩子的听力损失殆尽,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即便带助听器也无济于事。

  这种宣告,让父母不再对求医抱有任何幻想,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培养上。

学习靠眼神与老师交流

全部考上大学

  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郝良霞介绍,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天津、长春、长沙等地的4所本科、9所专科院校开设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学校的8名聋生,今年3月份参加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陆续收到了该校录取通知书。

  “他们学习非常努力,上课都很用功,他们付出的要比正常人多得多,这次能考上大学,也正是他们平常勤奋学习的结果。”郝良霞说,由于语言和听力存在障碍,聋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聋生上课完全靠眼神与老师交流,“很多常人认为简单的东西,他们必须付出百倍地努力,才能‘听’懂。”

  在特殊教育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聋人考上北京联合大学(本科)相当于普通人考上清华、北大。北京联合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向来是报考人数多但录取率低,非常难考。可是,这 8名学生中的3人,为了冲刺本科,在今年4月份又赴北京参加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单招考试,目前成绩未公布。

老师既当家长又做朋友

让学生走出自卑

  老师是如何教这些孩子的呢? “我们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代理家长,还是朋友。”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卫庆玲这样描述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

  课堂上,管理学生不认真听讲是个技术活,听力正常的学生,只要老师点一下名字,很快就能纠正。而对聋生,这招行不通。卫庆玲就悄悄走到学生身边,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这个学生的同桌还是卫庆玲的帮手,有时她给一个眼神,同桌就会善意地去提醒。

  8名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高中三年住校。孩子一旦生病,最着急地是家长,可最忙碌地却是这些身为代理家长的老师。有一次,学生袁芯突发过敏,全身红肿,情况很紧急,卫庆玲赶紧送袁芯去医院,还一直照顾在身边。为了让袁芯更好地恢复,卫庆玲还专门把她接到家中居住,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语文老师潘海波把学生当朋友,学生找他借钱,他从没拒绝过,还教学生如何理性消费。对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出差总不忘给学生带几件衣服。考前,有学生因家庭负担重想放弃,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课间,他故意掏出手机进行网上订火车票,引起学生们好奇。于是,他顺势引导,“如果你们上了大学,别说网上订票,再难的事也能解决。”

  学生们回心转意继续考大学,可是赴外地考试费用又成了拦路虎。学校知道后,垫付了孩子们赴外地考试的费用。

  “在对残疾人的教育中,爱心是第一位的,只有让学生先从自卑中走出来,以后才能走得更好,飞得更高。”卫庆玲说,学校自从2002年9月1日正式开办聋人高中阶段教育,目前共有19人考入大学。其中,有两人回到十堰从事特殊教育事业,还有的学生毕业后在武汉富士康等企业就业。

 
来源:十堰晚报
 责任编辑:TY02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十堰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