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企业家开办残疾人托养中心

  •  
  • 浏览次数: 47
  •  
  • 发表时间:2014-08-2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滨湖区建筑路和青祁路交界处,1100平方米运营面积的“中大残疾人托养中心”,在一片商铺中,显得格外特别。这里与所有政府设立的托养中心不同,这是江苏省内第一家民办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不用交一分钱,可以享受免费的午餐,还有工作可做,一月可获得数百至上千元的收入。

  正式运作几个月来,这个中心已经投入了近300万元,但距“回报”还遥遥无期,这样的经营方式让许多人充满了猜测。记者日前特意前去一探究竟。

  令人羡慕的公益机构

  中大残疾人托养中心位于新梁溪人家小区的商铺集聚地。“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给我一双翅膀,我也能自由飞翔”这些标语与周围的环境多少有些“违和”。而led流动屏上“中大残疾人托养中心欢迎您”又给人一种养老机构的感觉。“托养”在这里并不意味着收费。相反,这里托养的每个残疾人每月可以领到200元的津贴,每天免费供应一顿午费。记者看到19日的菜单是:豆芽菜、土豆、牛肉,西红柿蛋汤。“这里就像政府部门办的残疾人庇护所或工疗站的性质,是一个公益机构”,曾在北塘区工疗站当过站长刘秋成这样判断。他表示,即便是政府办的工疗站,当年他们吃饭每餐还要交2元钱,这一切真让人羡慕。

  走进中大的工作场所,残疾人每个人都在忙活:在一个个小小的电子元件中插针或做小开关,有些是电话机上的配件,有些是其他电器上的配件。看着一些没有手指的残疾人能把小小的插片轻巧地放入指甲大小的格子里,让人不得不惊叹。

  中心质检室里,有很多已经完成的电子产品。除了这些,他们还制作时下非常流行的手工皂等品种。每个周三,还有40分钟的特别课堂,让残疾人自己走上讲台,讲在中大的感受和进步,或者交流保健知识,鼓励大家开口交流。

  在这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59岁的王安生在这里做车间主任,他的腿不太好,大家叫他“残头”,就是残疾人领头羊的意思。“这里共有32个残疾人,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各占一半吧”。王安生介绍,在这里加工产品,平均每月能收入500多元,最高的人能拿1000多元。这在一般工疗站里是不可想像的收入,因为没有那么多活可做。据刘秋成说,残疾人不好管理,他们制作的产品质量也容易有缺陷,所以大部分的工疗站都接不到活。

  对于残疾人家庭来说,来中大的第一个原因是收入高。另外还能在这里得到锻炼。73岁的李奶奶不是残疾人,她是陪伴有轻微精神分裂症的孙女多多来的。多多是个高高、瘦瘦的22岁女孩,长得很漂亮。多多父亲去世早,母亲改嫁,是奶奶一手带大的。2011年,多多在大学实习期间出现自言自语的问题,被诊断患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李奶奶一度生活在绝望中,愁得睡不着觉,为孙女的未来担心。到了中大,孙女结识了新朋友,出去逛街都没问题了,比原先一个人呆在家里有改善。“孩子刚来时,会坐在那里发呆,做不了多少活”,李奶奶说,现在多多精神能集中起来了,一个月也能拿600多元工资,每次都会交给她保存好。

  20岁的邹邹是个脑瘫青年,他的父亲第一次到中心,首先问的是要不要收养费,听说不仅不收钱,还有补贴时,他特别激动。原来邹邹在家里是整天躺在床上,要等父亲下班回来才能吃上一口饭。到中心之前,自己都不太会吃饭了。现在终于会自己独立吃完一顿饭了。37岁的小过,也是精神上有问题,他有大专文凭,之前曾干过很多单位,但不是嫌蚊子多,就是怪工作时间长。中大现在的作息时间是9:00-14:30,他觉得挺不错。他一天能做400个插针,母亲还帮他做600个,一个月就能赚到1000多元。他计划着自己赚够了钱要娶媳妇。53岁的老张是小儿麻痹症,手会发抖,他也做过很多家单位,但总做不长,别人嫌他是残疾人,手脚慢。老张两个孩子在读大学,他自己没有年迈的父母帮助,生活都困难。在中大,他最多的一个月拿到了910元工资,心里很开心。要说这点收入,肯定不能和外边比,但老张觉得这里不一样,有家的感觉。他过生日的时候,中大买来蛋糕,为他庆贺。老张说,在中大每个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企业家探索助残新路

  中大是从去年开始筹办的,今年3月对外开放,5月正式揭牌。这一段时间里,滨湖区、市残联,乃至省残联都派人来考察过。这是江苏省第一家民办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几乎每个残疾人都说好”,刘秋成去中大参观后,对这里的感受非常深刻。但王安生说,也不是喜欢这里的残疾人都会留下来,刚开始就有一些残疾人因为坐不住,离开了。中大能力也有限,目前有一些残疾人还想来,但已容纳不了。不过,他们的供货渠道多,残疾人也可以把加工件拿回家去做。

  滨湖区残联就业科的何宏兵介绍,中大的模式属于辅助性就业,毕竟不能像福利企业一样,能帮残疾人交纳保险和养老金。不过,中大确有自己的办法,能联系上企业,找到产品做。有人担心,如果中大没活干了,对残疾人的吸引力是否还有这么大。中大的创办者朱万春是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她表示,自己与浙江的多个企业进行了联系,从目前来看,还不用发愁。

  能给残疾人带来切实帮助的模式如果能复制,自然是个福音。但中大的模式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中大所在的二层商铺是朱万春当年买下的,1100平方米如果出租的话,一年租金就有40万元。而朱万春介绍,房屋装修,添置设备等花去250万元,中心有管理人员、会计、质检、做饭和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8人,再加上这么多残疾人的支出等,每月起码要开销7万多元。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赔钱的公益,作为民办机构,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能生存下去?

  据说,当年朱万春只是想捐献20万元,做一点善事。但如今却砸下了300万元,而且不存在产出之说,这也是她没有想到的。有人开玩笑说她,要么是雷锋,要么是傻子。但也有人猜测,朱万春是企业家出身,肯定另有企图。对于各种说法,朱万春似乎无意进行辩解和说明,她只是强调:从没想从残疾人身上赚钱,只想真正做点公益事业,“让残疾人更自信、生活变得更好些,这是金钱买不来的。”“我们还在摇篮中”,朱万春说,很多事情还在摸索。比如,政府部门拿2万元经费给中大的残疾人进行培训,钱给了老师,但中大必须付1000多元的税,这让我们有点想不通。目前,中大的水电费等也要按照商业机构的标准收缴。朱万春目前最希望的是能实现自产自销,不靠别人。她去台湾、香港考察过,那里有很多外国人投资的慈善机构。像肯德基等一些著名餐饮企业的配料,都是由残疾人加工的。她希望能出台保证残疾人有工作做的法律。在朱万春看来,像残疾人做的手工皂是不错的产品,酒店宾馆也需要这些产品,为什么不能把这种机会留给残疾人呢?

  无锡市肢残协会主席黄友云表示,在香港等地,类似于中大这样的托养机构都是民办的。比如香港针对智障儿童的机构,政府每年会拨款机构运营支出的60%-80%。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对机构进行abc等级考核,达到不同级别给不同的钱。一般来说,机构办得越好,捐助的人会越多,发展也越好,有时还会有资金盈余,完善其设备,让弱势人群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环境。有人说,朱万春办中大,就是看到这种机构的未来发展,但这一天不知会何时到来。在黄友云看来,没有必要非要“坐实”朱万春的“动机”,社会要扶持这样的新生事物,毕竟残疾人真实受益了。

  来源:江南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江苏 残疾人 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