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聋人节:关注全区三十万听力障碍者

  •  
  • 浏览次数: 82
  •  
  • 发表时间:2014-09-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9月28日是第五十七个国际聋人节。一九五七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八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九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唤起全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提醒孕妇孕产期要特别注意保护胎儿听力

  资料显示,全球听力损失的人口超过5亿,到2015年,预计这个数字会上升到7亿。所有65岁以上的老人中,超过1/3的人有听力损失;3%的儿童患有听力损失。在听力损失的人口中,50%的人是65岁以下的;那些有听力损失的人中,超过50%的人还在工作。

  在我国13亿人口中,听力损失患者高达2057万之多,其中7岁以下聋儿约为80万,老年性听力患者有949万。

  从内蒙古自治区残联了解到,目前在全区158.58万残疾人中,大约有27.78万名听力残疾者,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7.52%。

  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项目办公室主任白建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耳科学中耳聋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是与生俱来的,多由于胚胎形成不健全造成;后天性耳聋则多因为某些疾病等对耳内传导声音的构造造成破坏而形成。具体的来说,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中耳炎、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孤独症、肿瘤、血管性疾病、药物中毒或早产和低体重、新生儿窒息以及外伤、噪声、爆震、还有老年性耳聋都可能导致听力障碍。其中致残者有50%—60%是遗传。

  现在,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母体内的胎儿就已经有了听觉。但是,这时听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特别娇嫩,故很容易受到物理、化学、药物、细菌、病毒等因素的影响,使听神经及听觉毛细胞损伤,造成先天性耳聋。

  因此孕产期要特别注意。母亲怀孕时的各种中毒性疾病(如铅、汞、一氧化碳等中毒)、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以及腹部X线照射,长时间手术深部麻醉和孕期用药不当均可能造成胎儿听神经系统损伤。临产期及产后病变,如孕后期妊娠毒血症,分娩时外伤(器械或意外),早产、难产致缺氧症,脐带绕颈,呼吸道堵塞等可能会损伤胎儿耳蜗。

  其它如孕妇大量吸烟、酗酒以及常食发霉食物,也均可能影响胎儿听觉发育,从而致聋。

  听力残疾中百分之五十可预防和避免,

   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早”

  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听力门诊部主任曹世峰说,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耳聋常发生在幼年时期。怎样观察婴幼儿的听力变化?曹世峰提醒,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听觉发育状况,如果发现婴儿时常抓耳、易激怒和睡眠易醒,对周围声音没反应,不能将头准确转向声源时,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治疗或采取相关的措施。

  一旦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为防止孩子发音器官萎缩,必须纠正后天聋儿的不正确语音,根据聋儿年龄具体情况,多用语言教话。教话时,让聋儿背对光线看清教话人的口形动作,或将聋儿的手放在教话者的喉头,边看嘴唇,边用触觉进行训练,以利发音。对尚有残余听力的儿童,也应经常让他听广播、听音乐或使用助听器等,适当刺激听觉器官,使其逐渐敏感,不致退化、萎缩。

  曹世峰表示,一般来说,只有传导性耳聋有可能通过药物、手术治疗恢复部分或全部听力,而其他几种类型的耳聋则需要戴助听器,重度或极重度聋儿和戴助听器无效者,到18岁左右,如确为耳聋,可在人体耳内植入电子耳蜗使他重新获得听力。孩子耳聋发现得越早越好。发现得早,才能早期戴助听器,早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聋儿康复的“三早”原则。

  “另外,突发性耳聋的早期治疗也很重要。”曹世峰说,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性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少数患者可在3天内下降至最低点,可伴有耳鸣及眩晕。本病病因未明,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

  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一般在发病7—10天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而发病时间若超过1月,则疗效明显较差。这是因为突发性耳聋是神经性耳聋,而听神经病变超过一定时间,则不可恢复,这时,即使选用最有效的药物,治疗再长的时间,也往往效果甚微。

  孩子玩具的噪音不能超过七十分贝,

   青年人不要戴着耳机进入梦乡

  儿童的听力需要特别保护。给孩子选玩具要选噪音小的。儿童的鼓膜、中耳、内耳的听觉细胞十分娇嫩,对噪音十分敏感。如果玩具的噪音超过70分贝,就会对儿童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高音量快节奏的音乐,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当声级达65分贝时,儿童动作的准确性、短期记忆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下降,对动作的协调性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曹世峰指出,“选购玩具时,要尽量挑选响声不太大的。挑选时应该先把它放在距离自己头部大约30厘米的地方听一听,如果你都被吓了一跳,那么它的音量就肯定超标了。在使用时,要控制玩具的音量,如果太吵,建议用胶条把它的喇叭粘住,以减小音量。”

  青年人要当心时尚生活削弱听力。打手机聊天,乘车走路都在听mp3,晚上还要塞着耳机进入梦乡,网吧里戴着耳机打游戏一战就是几个小时,常泡迪厅鼓点重低音震耳欲聋,这些都会让青少年出现噪音性听力损伤。声响长期刺激会损伤人的正常听力,而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听力下降缓慢,患者的感觉并不明显。患上噪音性耳聋的都市人正日趋增多,年轻人占大多数。

  曹世峰认为,每次用耳机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要适当休息一下,音量不要开得太大。打电话的时间也不要过长,长时间听电话要两耳交替使用。还有,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少去迪厅、卡拉OK等娱乐场所,即便去也不要太长时间,最好别超2个小时。在室内听音乐,可选用音箱,减少耳机的使用。

  此外,在游泳时一个扎猛不慎,打球时不小心碰撞或掏耳朵时用力稍猛等,都有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的发生。但若放任不管,则有可能造成中耳炎和听力下降,人们应提高警惕,不可马虎大意。

  老年人听力障碍患者请不要拒绝助听器。很多人对老年耳聋认识不够,认为老年人耳聋是正常的,是衰老的必然现象,不用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有的老人怕别人知道自己耳聋而不愿意戴助听器。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样式的助听器应运而生,老年人不愿显出老态可选耳内式的。配戴助听器都有一个适应期,有的约三五个月,有的则需要1至2年。适应期内,助听器的音量应尽量开小,刚开始时,配戴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几分钟即可,以后逐渐加长。

  同时,要了解一些常规的保健知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过喜过悲;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饮食有规律;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和避免接触噪声环境。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障碍者 聋人 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