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会,聋人期盼关爱再多一些

  •  
  • 浏览次数: 178
  •  
  • 发表时间:2014-09-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他们有着常人的耳朵,却听不到周围的欢言笑语;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却难以与常人交流表达情感;他们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每年9月的第4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节,意在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与帮助。

  信息无障碍 聋人朋友的盼望

  微信,这个手机的衍生功能,现在已经成为聋人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之一。昨天,记者见到金华启圣学校的美术老师朱旭庆时,他摇了摇手机,通过手机微信功能向记者打招呼。朱旭庆毫不避讳自己是聋人,他通过微信书写功能告诉记者,聋人朋友迫切盼望信息无障碍能更进一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朱旭庆是婺城区白龙桥镇古方村人,从小听不见声音的他在涂鸦中获得了乐趣。朱旭庆通过纸笔告诉记者,不少聋人跟他一样喜欢看电视,可不少电视节目都没有字幕和手语翻译,这让他们很郁闷,只好不停地换台,找有字幕的节目。除了看电视,有的聋人朋友还喜欢外出旅游,但尴尬也随之而来。景区几乎没有导游懂手语,彼此只能用笔来“交谈”,很煞风景。

  金华市残联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一些公共场所还缺少基本的文字标识,非常不方便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比如在汽车站、医院等地,提示字幕和标志牌还不太健全。

  立足社会 受教育掌握技能是关键

  钟伟,这名戴着助听器的6岁孩子的父亲身上透露着一股不服输的锐气。他告诉记者,虽然因为意外导致听力失聪,不得不常年戴助听器,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他依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在家,他还和妻子一起开起了淘宝店,经营宠物用品,办得有声有色。钟伟觉得,除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聋人要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陈虹,市聋人协会副主席,经营一家税务财务咨询公司多年,在业界小有名气,随着认识的聋人越来越多,陈虹热心地去帮助聋人朋友。参与聋协工作后,她更起劲地为聋人事业奔走,努力给聋人介绍工作。她最关心的,一是让更多的聋人受教育,进而能找到工作或有稳定的收入;二是推进聋人信息无障碍建设,为聋人争取多一些权益。

  政策保障 标准和力度逐年提高

  目前,金华市有15929名持证的听力残疾人,在一部分聋人通过不懈努力融入社会的同时,也有不少聋哑人在求职路上反复徘徊,不断碰壁。市残联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要攻破当前聋人就业难的壁垒,既需要社会对聋人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耐心,也需要聋人群体自身放宽心态,勇敢、阳光地走向社会。

  目前,金华市主要有三项措施帮助聋人就业。一是集中就业。市区(包括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有68家福利企业,市残联每年都会向这些企业集中推荐安排一批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比例占就业职工总数的25%以上。二是分散就业。根据规定,每个企事业要按职工总人数的1.5%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比例就免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来扶持残疾人就业。三是针对残疾人创业提供扶持。

  除了就业扶持,金华市对聋儿的手术、康复训练经费补助也在逐年增加。人工耳蜗手术是目前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符合规定的,年龄为0~6周岁的聋哑儿童可以享受人工耳蜗手术政策,每名受助聋儿将免费获得基本型人工耳蜗产品1台,手术费(术前检查费用)每人1.2万元,术后一年的康复训练经费为每人1.4万元(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残疾儿童按照100%标准补助;低保标准150%~200%家庭的残疾儿童及一户多残、一人多残、重度残疾、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按照50%标准补助;其他家庭的残疾儿童按照25%标准补助)。 



  来源:金华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