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梦想,放飞希望——第23届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  
  • 浏览次数: 320
  •  
  • 发表时间:2014-01-0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在5.19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2013年5月17日上午,由红黄蓝教育机构和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第23届助残日主题活动在红黄蓝和平里幼儿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共同倡导社会的包容和理解,倡导更多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能够为听障儿童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机会。




    洪浩猛主任、和平里幼儿园魏秀丽园长、杨洋副主席、红黄蓝总监北京园总园长张薇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亲子早期教育机构之一,红黄蓝教育机构一直注重儿童的品格教育,经常通过举办各种关爱活动来培育孩子的爱心成长。同时本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爱心与责任,对于特殊需要儿童,一直采取融合教育的态度接纳吸收,希望让每一个宝宝都能享受最适合的教育。

红黄蓝教育机构和平里幼儿园魏秀丽园长

  这次活动邀了20名听障儿童及家长,一起来到红黄蓝和平里幼儿园开展亲子体验活动,通过活动使听障儿童家长进一步了解普通幼儿教育,了解普通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体验孩子在园里的生活,为孩子的教育康复建立起清晰的目标;通过活动让小朋友们共同渡过一个欢乐的节日,让孩子们相互了解,消除普通小朋友和家长由于对“特殊”的不理解而产生的恐畏与歧视,培养孩子们爱心与责任。

 

杨洋副主席与洪浩猛主任观看孩子们才艺展示



听障儿童作品展示

为听障儿童颁发奖状





 

  这次活动,对推进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享有平等学前教育权,对于“残健共融”的理念推广、推进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以及“七彩梦残障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实施普及都将带来重要的意义。
 
  活动结束后,到场各媒体就听障儿童的康复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分别采访了此次活动的四位代表,红黄蓝教育机构和平里幼儿园魏秀丽园长,中国聋协家长委员会主任、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主任洪浩猛,中国残联理事、中国聋人协会常务副主席杨洋以及听障儿童家长,四位代表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做出了解答。                              
 
魏秀丽(红黄蓝教育机构和平里幼儿园魏秀丽园长):
  红黄蓝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爱心与责任,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样是非常注重爱心与责任的建设,因此我们经常组织一些对特殊需要群体的关爱活动。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我们一直采取融合教育的态度接纳吸收,认为听障儿童虽然有一些生理上的特殊,但他们首先是个孩子,他们的成长一样要遵循正常的发展规律,家长不要因孩子的一点点生理缺陷,就把这个缺陷无限放大,天天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而忽视了孩子正常的发展教育,一味的强调孩子的发音训练,到最后可能说话比较清晰,但教育没做好各种能力没发展起来,等上了小学后才发现孩子的能力与其他小朋友有很大差距,非常得不偿失。
  我们红黄蓝希望让每一个宝宝都能享受最适合的教育.对于听障的宝宝,他们既然搭建起来了很好的听力解决平台,并进行了很好的听觉能力的训练,因此完全能够和普通小朋友一样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
  红黄蓝做为中国最早的亲子早教机构,一直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首创0-6岁一体化早期教育模式,对于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交往等等能力的早期培养有着完整的体系,我们相信这一体系同样适用于听障儿童的各种能力发展。比如在我们一些分支机构中的听障宝宝就都很好,家长说孩子进入园里后进步很快,融合的也非常好。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促进全社会更多的人来关注听障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发展的需要。
 
洪浩猛(中国聋协家长委员会主任,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主任):
  现在国家对于听障儿童救助的力度越来越大,而家长们对孩子的康复意识也越来越好,因此孩子获得听力干预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极大的超越了现在康复机构的工作范畴,从教学能力以及机构学位上都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因此中国残联希望推动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学校的发展,让家长掌握家庭康复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我们语聆家长服务中心一直就在这个问题在进行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采用健听儿的早期教育方法进行听觉、语言、认直等发展的培育,已经成为了我们所推广的社区康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上周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我们有很多孩子就是在不同城市的红黄蓝亲子园做亲子训练。因为,对于听障孩子,我们认为除了听能发展方面需要特殊的训练外,其他的教育内容都应与普通儿一样。
  因此在我们的家长指导工程中,除了教家长听觉培建的内容外,其他的所有方法都是围绕普通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进行的。我们鼓励听障儿童家长把孩子送到象红黄蓝这样专业的亲子早教机构,而不是去康复机构进行亲子训练,因为前者对于早期教育更专业,能够让孩子更自然的成长康复,我们坚信只有采用普通儿童的教育,才能够让孩子远离“特殊”,只有不强调“特殊”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孩子才能够自然成长。现在我们的理念获得了很多有见识的家长认同,并且她们的孩子康复效果还就是比在康复机构出来的好。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希望能够展现当前的听障儿童康复效果,让社会对孩子们有个新的认识,让社会能够接纳孩子们,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的受教育权,让全国更多的听障孩子能够与北京的听障孩子一样,接受良好优质的学前教育。    
  因此特别感谢红黄蓝的领导,她们非常有爱心,更是远见卓识的意识到特殊需要儿童的真正需求,为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来倡导社会的融合加纳,未来更是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与红黄蓝携手,在全国层面上展开更多的推动普及工作,以解决当前听障儿童教育上的迫切需求。
 
杨洋(中国残联理事,中国聋人协会常务副主席):
  我本人也是听障人士,我们那个年代的听障孩子,大部分都没去过幼儿园。而现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的听障孩子已经有了更多的听力解决方案,并且有了更多的机会,不但在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阶段能够获得融合教育,同时在学前教育阶段也能够普及融合教育。红黄蓝教育机构可以说是通过切身实践,在学前教育阶段摸索,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开创性地实施了听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
  残障是什么?它应该是“不同”和“差异”。而尊重和重视这些不同和差异,是我们教育中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现,能够让孩子们因此相互了解身处的多元全面的真正世界。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有爱心的学前教育机构,能象红黄蓝那样,接纳包容听障孩子的平等入园。给听障孩子一个机会,也给普通孩子一个机会,由此了解更为全面的世界。
 
听障儿童家长:
  我们当时报名红黄蓝的时候自己很紧张,生怕幼儿园会因为孩子的听力问题,或者借口人工耳蜗贵重等理由拒绝我们,可是与招生的老师谈了半天,她竟然一句都不问,也不提孩子的听力问题。后来我还是放心不下,提出要见园长,结果魏园长不仅同样没有问,反而一再的安慰我,让我放心,还告诉我听障的孩子早点进普通幼儿园对于康复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孩子进到普通幼儿园会越来越好。
  现在,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对朗诵、数学、绘画、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生活起居;活动中懂得谦让、合作、帮助、宽容。同时还拥有更为可贵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好奇心与进取心。
 

作者:付强
摄像:安冰雪
责任编辑:TY01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