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青年走失被武汉人收留17年 堂弟偶然相遇终归家

  •  
  • 浏览次数: 76
  •  
  • 发表时间:2014-12-3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小秋水饺”老板李川桥(右)和“哑巴儿子”

  41岁的“无大成”在武昌大成路十分有名,街坊们都知道他是“小秋水饺”老板李川桥夫妇17年前收留的“哑巴儿子”。他不会写字,不会手语,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家在何方。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日前,“无大成”的堂弟从随州来汉打工,在“小秋水饺”过早时,认出“无大成”,并通知了他的家人。经过亲子鉴定确认,昨日,“无大成”终于与亲人团聚。

  听障青年来汉打工失踪

  前日,在汉打工的江英(化名)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拿到父亲与“无大成”的亲子鉴定报告,确认“无大成”正是自己的亲哥哥,不禁喜极而泣。

  江英介绍,她是随州人。哥哥41岁,幼时因病导致耳聋,未上过学,也不识字。1997年,24岁的哥哥跟着同乡到武汉打工,不久失踪,全家人找遍武汉、随州、襄阳等地未果。

  一次,江英在随州街头看到一名蓬头垢面的聋人,长得和哥哥有几分相似,便把他领回了家。当他梳洗干净,全家人一看找错了人,都很失望。“哥哥失踪17年,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一直十分牵挂。如今两老年老多病,特别是母亲卧病在床,越发想念哥哥。”江英说。

  堂弟饺子店过早巧相遇

  江英的堂弟在武昌大成路一家餐厅打工,经常去附近的饺子店“小秋水饺”过早。今年8月的一天,他看到一名饺子店服务员跟顾客“咿咿呀呀”打招呼,好像是聋人,不禁多看了几眼,发现他很像失踪的堂哥。之后每次再去饺子店,他都会特别留意观察,越看越觉得他就是堂哥,便把消息告诉了堂姐江英。

  “我工作的地方离大成路不远,怎么一直没有发现?”没抱太大指望的江英赶到“小秋水饺”,刚一见到那名聋人服务员,顿时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激动之下,她上前查看了对方耳后的胎记和身上的疤痕,与哥哥十分吻合。“我连说带比划,告诉他我是他的妹妹,他当时愣住了。”江英说。

  江英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父母。5天前,她的父亲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亲子鉴定中心,看到穿着笔挺的西服、打着领带的儿子,76岁的老人拉着他左看右看,不愿松手。

  无名氏乞讨碰到好心人

  昨日,“小秋水饺”老板李川桥夫妇的“哑巴儿子”要回家的消息,在街坊中不胫而走。大家替他高兴的同时,也有些难舍难分,“哑巴,别走了,老板把你当亲儿子咧!”“无大成”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跟街坊们摇手道别。“一起生活17年,肯定舍不得,但我们也知道他很想念亲人。”56岁的李川桥回忆,1998年农历大年初一,他和妻子正在店里忙碌,两名乞丐上门乞讨,其中一个是聋人。他给两人各盛了一碗饺子,留他们在店里帮忙,临走时每人给了5元钱。第二天,听障乞丐独自前来,主动帮忙干活,一直到正月十五。于是,夫妻俩给他安置了住处,街坊们都称他是夫妻俩的“哑巴儿子”。“他很勤快,学东西也快,我们都很喜欢他。”李川桥说,2012年,“哑巴儿子”生了一场大病,住院病历上要写名字,他便写下“无大成”几个字,意思是“大成路上的无名氏”。他和妻子还嘱咐唯一的女儿,就算以后他们不在了,也要保障“哑巴儿子”的生活。

  等待亲子鉴定结果期间,江英每天都会去饺子店看望哥哥。看到他虽然忙碌,但衣着整洁,开开心心,街坊们也都称赞李川桥夫妇仁义,她不禁深为感动:“如果没有李叔叔和阿姨好心收留哥哥,不知道我们这辈子还能不能相见。”



  来源:荆楚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青年 武汉人 堂弟 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