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爱丘山 ——听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在写第六交响曲时快满四十了。不过身在尘网对他来说并非误落,而这一点是贝多芬和陶渊明最大的不同之处。陶渊明天性出世,采菊东篱,南山悠见是他对人生的追求。贝多芬则不然。他天性入世,命运和英雄才是他人生的主题。
但无论贝多芬具有怎样的英雄情怀,他心中自有挥之不去的对自然的钟爱。所以在讴歌英雄和光明之外,他还在第六交响曲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贝多芬不仅给他的第六交响曲加了“田园”的标题,而且还给每个乐章都加了小标题。但无论他有怎样的注明,第六交响曲最终还是如他自己规划的那样要述情多于写景:“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在“第六交响曲”中对自然表现出极大的愉悦。这一点我们在交响曲中从头至尾都能感受到。
在亲切、喜悦、明朗的弦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贝多芬和大自然朴素自然的融合。他与自然的对话是非常感动人的。突然,他在第二乐章“溪边小景”的结尾处加入了纯音画描述:对鸟鸣单纯的模仿。但恰恰就是这一笔,贝多芬感动了无数人。因为这可能是一个聋人心中还唯一残存着的自然的声音。
除却如此感人的情怀,贝多芬在最后的第五乐章中所传达的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更像是一道穿越时间和生命的自然之光。在这里自然的安宁和内心的平和是这么的和谐和融洽。原来,人文和自然本是一体。
来源: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