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18个孩子将参加特殊高考 6所高校等待他们

  •  
  • 浏览次数: 107
  •  
  • 发表时间:2015-01-2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秦老师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大声地讲课

  教室的后黑板上写着6所学校的考试时间

  与热闹的高考季相比,特教学校的高考显然冷清许多。每年3—4月份,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都会带领学生奔赴各个考场,参加只属于他们的特殊高考。今年,该校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一共有18人。与全国统一高考不同,这些孩子需要参加的是类似于自主招生式的高考,全国共有6所高校等待着迎接他们。

  少有问津的特殊高考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专部主任丁丽辉主管该校高考事务。“全国有6所单考单招的高校可以接收我们的孩子,上大学是他们的梦想。”丁丽辉说。

  今年该校的高三学生共有26人,这些孩子都是聋人。其中有8个学生就读职业高中,学习烹饪或服装设计,毕业后直接就业。

  另外18个学生将会参加特殊高考。参加特殊高考的学生也分文理科,上午四节课学习语数外,下午四节课里,文科生学习美术,理科生学习计算机和物理。说起试题的难度,丁丽辉替孩子们发愁:“差不多是普校学生高中会考的水平,对他们而言确实有难度。”记者了解到,特教学校使用的初、高中教材与普校一样,并没有针对聋哑学生的教材。“现在国家对于特教越来越重视,基本上40%的学生都能上本科,但是所学专业比较有限。”丁丽辉说,文科专业以美术为主,园艺、视觉传达、广告设计是热门,也有部分学生选择音乐专业。理科专业以计算机和汽修为主。“与普校学生不同,特教学校的文科生选择专业的范围比理科生更广。”6所院校对文化课和专业课要求不一,除了两所专科院校外,本科院校都要通过英语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填报志愿。

  两个高考班内的后黑板上都标注着6所院校招考的时间,距离最近的山东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高考只剩四十多天。

  戴着耳蜗的韩娸专业学得最好

  模糊的大学,清晰的高考

  吃完午饭,董少纯就来到教室,她想趁着午休时间再多背几个单词。每天早上6点,董少纯都会按时起床,一天8节课,晚自习要上到921点30分,等她睡觉时都到22点30分了。学习任务一点也不比普校的学生轻松。

  董少纯的听力是同学中比较好的,记者大声地问简单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既迅速又清晰。“学习累不累?”“累!”小姑娘回答得斩钉截铁。说完她便笑了。董少纯爱笑,说起爱看的漫画时会笑,谈到邢台的家人时会笑,连说起学习的辛苦也会笑,全然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问及她的成绩时,小姑娘还是笑着说:“我正努力学习美术。”

  董少纯没有去过大学,她所知道的大学都来自电视中的形象。“大学,好,自由。”董少纯说得简短,也再想不出其他的词汇。

  石云飞也没见过大学,甚至没想象过大学的模样。他只知道,考上大学,也许就能有一份更好的工作。现在,难记的公式常常让他头疼,但是这个来自鹿泉农村的大男孩仍然名列前茅。从15岁接触电脑开始,他便喜欢上了这个硬家伙,说到“我会修电脑”,腼腆的他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他希望能考上北京联合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刘一是个漂亮的姑娘,浓眉大眼,长发及腰。在班级的照片墙上,刘一专门挑了自己化着妆穿着舞裙的照片,“我喜欢跳舞,喜欢古代的舞。”刘一说。她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舞蹈专业。被问及大学的样子,刘一害羞地摇了摇头。

  杨老师常常走向讲台对学生一对一进行辅导

  慢节奏的课堂

  上午的三、四节课,秦老师要给刚刚月考过的学生讲语文考卷,这次的考卷是南京聋校的语文考题。“‘泥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秦老师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大声地提问。稀稀落落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有些含混不清,却横冲直撞地敲打人的耳膜。

  两节课中,秦老师都要保持亢奋的讲课状态。“‘因此’和‘因为’两个关联词的前后,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诸如此类的问题,秦老师得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讲解,学生才能领会。“听障孩子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浅的,而且手语往往是简短词汇的组合,让他们去理解连贯的长句非常难。”秦老师说。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秦老师常常需要走下讲台为学生一对一地讲解。

  另外一间高三教室里,杨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语文考卷中的阅读理解,这次的文章是周国平的散文《童心》。这个教室里共有10名学生,其中有7名男生。对于这样一篇散文,杨老师要逐句翻译成最浅显的话,用手语告诉学生。“阅读理解难,古文阅读更难,作文题目的理解也不简单。”即使班上阅读量最大、成绩最好的陈一明,也对这次的作文题目“捷径”一筹莫展。“生长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对语言接触得太少了。他们学语文,比咱们普通人学英语要困难得多。”杨老师说。

  下午的专业课对于学生而言要轻松许多。美术老师李春红介绍,学生一般都是从高一开始接触绘画,由于天分不同,绘画水平也参差不齐。“韩娸的悟性好,画得也最好。”李春红口中的韩娸是个大个子男孩,“我想考长春大学,能考上。”韩娸轻轻地说。


  安静的课间,孩子们用手语交流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回归社会”

  下午的心理课上,性格开朗的郑娟老师和学生们轻松地聊天,沉闷的课堂也变得热闹了一些。“是不是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完了?”郑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打着手语问学生,夸张的表情像是面对着一群小孩子。学生们思考着,沉默着。“当然不是。大学会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但是即使我们没考上大学,也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千万不能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郑老师说话时的欢乐感染着学生,他们的脸上也露出轻松的笑容。

  “和普校不同,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该校副校长李薇说。目前,该校有从小学至高中,共3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职员工。李薇介绍,家长对待这些特殊孩子的方式往往走向溺爱或不闻不问两种极端,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住校,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家,因此学校便担当起更重的担子。李薇说:“对于年纪小的孩子而言,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最重要。教给孩子知识的目的也是让他们能够在未来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更好地生活。”

  丁丽辉介绍,以往毕业的学生中,很多都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不论是做程序员,还是搞动漫设计,学生们在外面都能拿到四五千元的月薪,比我们老师还高。”

  丁丽辉觉得,大概是因为有家长和老师们爱的滋养,孩子们在出校门之前都是乐观向上的,出校门刚踏入社会的那段时期却将面临各种挫折和挑战。“好在大多数孩子都能适应,最近去希尔顿酒店工作的孩子刚刚被评上星级员工。”丁丽辉自豪地说。

  >>>>评论:关注特殊教育就是提升教育的责任

  残疾儿童上学难题多次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去年12月,珠海一中学生因患自闭症上课经常闹事,致使其他家长担心该同学影响自家孩子,联名阻止其与孩子同班,学校也不让其进校门。事实上,在广东不少地区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家长大多只能默默接受。如果普通学校拒绝接纳残疾儿童就学,或者接纳后不能提供相应的特殊教育,家长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是家长无能为力去面对、解决的难题。

  由此不难看出,政府有责任去解决残疾儿童的求学难题,不能因为残疾学生、家庭的数量少就掉以轻心,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普通学校有责任接纳这类学生,而没有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帮助计划。可以说,提升特殊教育就是提升教育的责任,当一个地方能够把教育的关怀切实送给这些特殊儿童少年时,教育无疑就会负起应有的责任,并且把这些责任一一落实。因此,相关责任部门需要切切实实地实施《佛山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切切实实地把教育关怀送到这些家庭的手中。



        来源:燕赵都市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石家庄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