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传爱”的手语志愿者

  •  
  • 浏览次数: 90
  •  
  • 发表时间:2015-03-1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电影画面光影变幻,吕嘉珩的手在胸前飞舞,台词欢乐时,他张大双眼,喜笑颜开;台词悲伤时,他缓缓低头,作哭泣状。一字一句、一起一落,他都尽力做到完美。观众席上,聋人朋友们看得认真,他们都很喜欢这个电影手语翻译。

  吕嘉珩是安利“语翼”手语志愿服务队创始人,也是队长。“我刚开始做志愿者时,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儿。”11年前,这位80后小伙儿第一次做志愿者后就上了瘾。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吕嘉珩认识了聋人朋友张龙。简单接触后,他发现聋人之所以不爱出门,主要是卡在了沟通这个环节上。得知张龙那年冬天要到北京找工作,吕嘉珩主动邀请他住到自己家里,过了三个月无声的纯手语生活。

  “刚开始有点儿费劲,我就逼着自己尽可能多地去使用肢体语言。”两个月后,吕嘉珩和张龙的交流已经基本无障碍了。但为了能更好地为聋人服务,吕嘉珩参加了手语培训班,还买了《中国手语》上下两册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专心学手语。

  2010年成立的手语志愿服务队现已发展壮大到有100多名骨干队员,队员们的手语都是吕嘉珩教的。“‘语翼’的寓意,就是希望手语能像翅膀一样,为聋人朋友提供更多呵护和帮助,同时让爱传得更远。”吕嘉珩说。

  去年夏天,吕嘉珩和队友们在毛主席纪念堂做志愿者。一名40多岁的妇女突然惊慌失措,看见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就一把抓住他们的胳膊使劲晃动,吕嘉珩和队员梁国君见状,马上用手语打出“你好”的手势,妇女激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这名聋人妇女和11岁的女儿走散了,女儿也是聋人,又没有手机联络,她急得要命,在人群中乱跑寻求帮助。吕嘉珩和队友们赶紧冲进人流中,不到10分钟,就发现了同样在疯狂做着手势求路人帮助的女孩。母女相见,相拥痛哭,之后一个劲儿地冲吕嘉珩他们竖大拇指。

  “学习手语,就是为了在聋人朋友最需要的时候,向他们说句‘你好’。”这是吕嘉珩觉得学手语最大的意义,也是他最满足的时刻。

  由于工作时间相对弹性,吕嘉珩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助残活动、聋人招聘会或是学校课堂上。“做志愿者就是我的生活。” 11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累积超过1600小时。


  来源: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传爱 手语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