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需要特别关注

  •  
  • 浏览次数: 172
  •  
  • 发表时间:2015-03-17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名新生儿在出生后做了2次听力筛查,均通过。然而,直至孩子长到1岁多,家人才发现孩子对声源不敏感,叫他没反应,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竟然是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

  在日前举办的“爱耳日”科普活动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主任罗仁忠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意在告诫父母们,听力筛查通过了并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一旦孩子确诊为神经性耳聋,需要尽早进行声音刺激。尤其此病易遗传,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更要关注。

  听力筛查存在假阳性、假阴性

  “听力筛查没问题,只能说明当时的情况,并不代表不会发生迟发性耳聋。”罗仁忠解释到,筛查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只需通过仪器去测定就能判定,而且听力筛查存在一定几率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筛查的假阳性是指听力筛查不通过,但实际上孩子的听力正常;假阴性是指筛查通过了,但是实际上却不正常。所以说,听力筛查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听觉反应,如果反应正常,那么小孩的听力绝大多数是没问题的。如果与筛查结论不相称,听觉反应很差,那么还是要做专门的听力评估。所以即使听力筛查通过的孩子,父母仍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临床表现。” 罗仁忠提醒各位父母。

  发烧不要乱用耳毒性药物

  罗仁忠表示,神经性耳聋有50%的几率是由遗传所致,因此,家族中患有神经性耳聋的人需要格外注意,在怀孕前需做基因筛查。做好孕前检查十分重要,罗仁忠指出,孕妇怀孕前三个月受到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会导致儿童患有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巨细胞病毒可以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若感染发生于妊娠的前三个月,较易使胎儿发生畸形,如先天性耳聋、先天性失明、智力障碍等。通过孕前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查可以防止孩子畸形。

  在临床上,儿童患耳疾的年龄段多集中在2—7岁。罗仁忠提醒家长,孩子生病后,特别是在感冒、发烧、发炎的情况下,父母不要乱用抗生素、阿司匹林、消炎痛、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3岁前是植入人工耳蜗关键期

  最近央视《梦想星搭档》发起的“叫醒耳朵一起唱——拯救听障儿童”公益接力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到听障群体,为更多贫困听障儿童提供植入人工耳蜗的机会。

  孩子3岁之前是听觉和言语发育的关键期,罗仁忠表示,3岁以前植入效果最好,在此期间,如果听神经长时间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大脑听觉皮层的发育将受到影响,其听觉功能会退化。因此语前聋的患儿应该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在言语发育关键期充分接受声音刺激,实现听觉和言语康复。

  “人工耳蜗中有24对电极,就像26个字母一样,可以变换出无数种声音,但是接收到的有声音与我们平常人听到的不一样,相当于是另一种语言系统。对于2岁以内的儿童来说,可以自动建立起那一套信息系统,2岁半以后就需要进行语言训练。”据罗仁忠介绍说,孩子恢复好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听说,从而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赶上同龄健听儿童。

  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和普通人一样,能够听说读,甚至能够弹钢琴、演讲等。据罗仁忠主任介绍,截至目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已经帮助600多个孩子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都很成功。

  儿童耳聋需要社会特别关心

  在中国,每年有听障问题的新生儿有3万名左右,多发于贫困地区,而贫困地区儿童听力损失的情况多是由于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及其配套措施薄弱、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因素所致。倘若想“重获新声”,人工耳蜗手术是目前聋儿恢复听觉最有效的办法,但是高额的手术治疗费却是困扰普通家庭的一大难题,据罗仁忠介绍,目前做一个人工耳蜗手术需要花费20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负担非常大。虽然我国政府目前已经每年针对贫困地区听障儿童提供大约3000—4000个免费治疗名额,但是还有很多的听障群体没有办法获得救助。

  广东省现有听力残疾13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儿童11万,每年还将新增3000多名聋儿。对此,罗仁忠呼吁,社会各界人士能协同国家相关部门一道,通过捐助善款、献出爱心,同时在有关人工耳蜗手术、人才培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儿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