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义工:在学雷锋中寻找自信
在浦江县各公益活动上,常见到一个小伙子忙前忙后的。在这群志愿者中,他很平凡,也很特殊。平凡的是,他和每个志愿者一样送温暖、做环保;特殊的是,这位有着温暖笑容的小伙子,是一位听力障碍者。他叫沈园庭,今年24岁的他不但用实际行动为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在这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和自信。
失去听力 备感自卑
初见沈园庭,性格开朗、大方的他,看上去还像一个在校的学生。
“您为什么会参与公益活动?”话音刚落,沈园庭说:“能讲大声点吗?”说完,他又急忙侧转身子,将耳朵凑了过来……若不是这一举动,我们很难将开朗、健谈的他与“残疾”二字联系在一起。
其实7岁之前,沈园庭还能听得到父母长辈亲切的呼唤,听得见大自然奇妙的声响。后来因感冒注射了链霉素,听力就开始下降了。年幼的他,还不知道有助听器这个东西,即使知道,仅靠爸爸干农活来维持家庭生计的家境也买不起助听器。
上初中后,沈园庭的听力问题越来越严重,未完成初中学业便离开了学校。“上课听不清甚至听不见,学习完全跟不上。”在沈园庭的记忆中,那段时间是苦涩的,“和别人对话也总是慢半拍”。一些调皮的同学喜欢嘲笑他的缺陷,以致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了残疾人是多么需要他人的鼓励与关怀。
后来参加工作,有收入了,见了世面的沈园庭终于在18岁那年戴上了助听器。这玩意缓解了他的听力问题,却让他更尴尬和自卑。“真的很自卑。”沈园庭回忆起那段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期,有些苦涩地说道,“跟别人谈话,他们总会用一种嘲笑的眼光看你,大概 是觉得我带着助听器感觉挺好玩的吧。”也许真有人用嘲笑的眼光看待他,也许是他自卑心理在作祟,不管如何,那时敏感的沈园庭正经历着一段异常痛苦而难熬的时期。
做义工 收获自信
转变,是从他参加公益活动后开始的。“参加公益活动后,我的内心开始变得开朗,也变得很爱笑。”沈园庭笑笑说,“在志愿者群体里没有歧视,我真正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平等。”
沈园庭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突然会萌生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想法。“在工作和社会中学会了很多,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别人。”沈园庭最崇拜雷锋,也很喜欢看有关公益方面的新闻,觉得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想获得快乐的他没有失望,“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能帮别人,现在我收获了快乐,更多的是爱”。
沈园庭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参加的第一次公益活动:2014年2月23号,向日葵第一次助学走访。他在自己的公益日记里写道:“走访之前,我以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会碰到生活非常困难的学生。直到我们走进了被走访的学生家里,看到家中的情况,内心瞬间就很难受,有种说不出的痛苦感。我没想到情况会比我估计的严重得多,差点当场落泪……”那一天,目睹这一切的沈园庭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孩子们有些自卑、麻木的眼神让他想到了过去的自己。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沈园庭看到不同境遇的人,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我会抱怨老天的不公,现在明白生活靠自己,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去改变……”
“我虽然听不清楚,但还有健全的双手。”谈生活,沈园庭感叹自己比“别人”幸福,“至少我现在自己工作,贫困学子和很大一部分残障人士没有生活来源,他们的一切全靠社会和国家捐助。”现在的他早已不为听力障碍而苦恼,反而会给别人说道理。“现在明白了,上天关了一扇门,也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内心如果有阳光,每一天都是晴天。”他把这番体悟讲给受助者听,在这过程中,他也寻找到了自己的另一扇门———自信。“上天收回了我的听力,却给了我面对人生的自信。”
自信的他,学会了更坦然地面对生活。
做好事 充实快乐
赈灾募捐,慰问孤儿老人,助学助残,交通劝导,清除垃圾……在这个爱心汇聚的大集体里,沈园庭与同伴们一起,怀着满腔热情向社会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才一年时间,他在很多公益活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9次下乡服务,3次助学活动,1次敬老活动,募集旧衣支援受灾地区2次……这些数字正在持续累积中。采访时,他还在与杭州义工联系,交流各自在公益方面的心得。
“做义工不是休闲。”这是沈园庭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真的把做义工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只要有活动,他总是随叫随到,宁可不上班少挣钱。“做好事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比拿到工资还来得多,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我希望山区贫困学子能够不再自卑,能够坚强。我希望所有困苦老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沈园庭坚定而又柔软地诉说着他2015年的愿望,他坦言,对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也许还没有更好的规划,可是他很坚定他的公益之路:“我将坚守我的初心,我的梦想!”
来源:金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