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工厂里的特教学校

  •  
  • 浏览次数: 181
  •  
  • 发表时间:2015-03-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废旧工厂里的特教学校

  废旧工厂里的特教学校

  老人叫张荣国,是安徽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过去的一年,除了完成在内务司法方面的工作,他还关注着残疾儿童及民办康复机构的生存状态。

  今年元月份,安徽省两会期间,张荣国接到安徽省残联有关领导的信息,邀请他两会过后到几家民办康复机构转转。那是张荣国最忙的时候,“手里头有好几个议案,抽不开身。”张荣国只好这样回复,实际上,他已着手写作关于这方面的建议了。

  一张不完整的全家福

  “一会儿跟他们交流时,尽量不要提‘聋哑’,拍照也注意点。”3月6日下午,临行前张荣国一脸严肃地提醒记者。

  锦雯言语康复中心二楼的一间教室里,十多个孩子趴在油漆斑驳的课桌上,按照老师的指示做着游戏。有的孩子聚精会神,时而笑出声来,有的孩子则一脸茫然,老师说,注意力不集中的是还没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

  角落里一个男孩完全跟不上趟,他咬着手指,盯着涌进来的人群,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他的奶奶拿着烧饼,冻得肿起来的手,把烧饼撕成小块,一点一点喂给孙子。

  奶奶说,她们老家在淮北,孙子从小不会讲话,街坊邻居说男孩讲话晚以后聪明,一家人就不以为意。孙子8岁那年发烧去了趟医院,结果查出先天性听障,想恢复已经太晚了。老人眼瞅着小孙子可怜,一咬牙取出一辈子的积蓄,领着孙子到合肥瞧病。

  和这位奶奶相比,张虹(化名)的境遇更加艰难,他的女儿患有自闭症,和听力障碍相比,这种病更难痊愈,针对性的康复性机构更少。此前每年她能拿到一笔 1.2万元的民生工程补助,但女儿今年10岁,眼看就要超过合肥市民生工程的补助年龄,这让张虹感到绝望,白天她陪女儿上课,晚上安顿好女儿还得出去打工。

  “不瞒你们说,有3次我想到走绝路,只是舍不得女儿。”张虹强忍着哽咽,眼泪始终没掉下来,她掏出几张“全家福”,只是在照片里,看不到孩子父亲的影子。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字: 废旧工厂 特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