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照顾听障伤者临时学手语当“翻译”
医生拿来了绷带,细心地帮老人缠好石膏边缘。
5月30日上午,解放军210医院山屏街分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位66岁的聋哑老人,由于左脚踝骨骨折迟迟未就医而遭受感染。没人能和老人沟通,从他的医保卡上,医生得知老人叫林修连,根据这一信息辗转联系上了他的家人。但老人的亲属也是残疾人,无力照顾他。为此210医院山屏街分院的医生护士和一群义工承担起了照顾林大叔的责任。为沟通方便,医院请来了懂手语的患者做翻译,门诊部主任刘健甚至现场学习手语,当起了“翻译”。
聋哑老人就医,脚踝肿老高
6月1日下午,记者在解放军210医院山屏街分院骨科病房见到了林大叔。老人是聋哑人,一只眼睛视弱。但一见到走进病房的门诊部主任刘健,本来正在休息的老人还是坐起来,咿咿呀呀比划着对刘健“说”着些什么。“现在他很信任我们。”刘健说:“5月30日10点多,老人来到医院。我们看他有点"怪"。”刘健说,老人不会说话,先是指了指自己的嘴巴,又指了指自己的左脚。“我的理解是:老人的脚受伤了,需要吃点药。”刘健看老人走路一瘸一拐,于是挽起老人的左裤腿查看。“他的左踝高高肿起,而且发红流脓。”
刘健试图通过写字和老人沟通,但这位老人不识字,也拿不出任何的病历材料。“他拿出了一张医保卡,上面写着名字叫林修连,66岁。”刘健好容易才把焦急的林大叔安抚去拍片子。结果老人的左脚踝骨骨折,而且已经很多天了。由于没及时就医,已经感染。刘健说。大家推测,林大叔可能是几天前不慎摔伤了。由于沟通不便,拖到坚持不下去,才独自来就医。
辗转找到亲属也是聋哑人
“林大叔的伤情需要马上做手术。”刘健告诉记者,手术需要家属签字。而且林大叔总想着吃点药就离开医院。“我们只好暂时给他打了石膏,并开了消炎的吊瓶。”与此同时,医院开始寻找林修连老人的亲属。通过医保卡信息,医院先联系上他居住的老虎滩街道迎宾社区,很快社区书记就赶来了,中山区残联的负责人也赶到了医院。据了解,林大叔孤身一人。社区方面表示,林大叔有兄弟姐妹,但平时来往的只有一个弟弟。现在社区也无法联系上。
5月31日,社区找到林大叔的弟弟林建国,他和妻子赶到医院。“我们发现,林大叔的弟弟年近6旬了,也是位聋哑人,无力照顾哥哥。”刘健主任说,林大叔的弟弟只能每天给哥哥送两顿饭。照顾病人的工作得由医院承担起来了。
为照顾老人医生现学手语
刘健介绍说,首先承担起照顾林大叔责任的是骨科的医生护士们。“老人想上厕所了,我们医生送他去,林大叔脾气倔不肯坐轮椅,医生就把他背到卫生间。”此外,林大叔的医保卡上只有36.4元,身上也没有钱。护士们给老人打来饭菜,社区的工作人员则送来鸡蛋、牛奶和八宝粥。
林大叔还得到了义工组织的帮忙照顾。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几位义工来换班照顾他。同病房的病友们说,每天义工们会分成两拨照顾林大叔。为了沟通方便,刘健先是请来了一位住在该医院的聋哑患者。“人家母女俩充当了好半天手语翻译。可是这位患者也得治疗,总不能一直麻烦人家啊。”为此刘健也硬着头皮学了点手语。“临时抱佛脚,总算能比划个大概了!”这位门诊部主任笑着说。
离开病房前,林大叔手指着腿部的石膏,比划不停。刘健很快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是嫌石膏板的边缘有点硌腿!”刘健拿来了绷带,细心地帮老人缠好石膏边缘。林大叔乐了,他向医生们竖起了大拇指。
来源:大连新闻网
责任编辑:T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