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听大叔大妈跨国恋七年终成眷属
许斯尼和李玉新女士
许斯尼和李玉新
许斯尼和李玉新
HUSNU YORUK的中文名字叫许斯尼,他的家乡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今年53岁的他此前是在当地一家机场从事机械维修工作,如今已经退休,有过一次婚史。而李玉新女士今年58岁,同样有过一次婚史,平时自己带着儿子一起生活。现在,在她的辛苦抚养下,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参加工作。
因为两个人都有重度的听说障碍,所以平时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在聋人群体中。同样性格开朗热情的两个人,在互不认识之前,就在各自所在城市的聋人组织里协助做一些志愿者工作。而他们的相识,还要追溯到7年以前,正是通过在一次手语学习公益活动中一位朋友的介绍,远隔万里之外的两个人,开始在网上有了断断续续的联系。通过聊天软件加上中英文翻译软件,一个词一句话的日积月累,他们渐渐熟悉了彼此的情况,也对见面充满了期待。
见面
一见钟情燃起新的热情
2010年秋天,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憧憬,两人在北京相见。他们和几个朋友一起游览了故宫、天安门,度过了三天难忘的时光。为了这次见面,在此之前,许斯尼还特意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了中国聋人的手语交流方式。这一次,没有让许斯尼失望,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见面,他就被李女士吸引住了。
“她的爱心,无论是对家人,对朋友,还有她对生活的热情感染了我,这也是我最喜欢她的地方。 ”进一步交流和沟通之后,许斯尼确定,这个来自青岛的女士,是他内心所一直寻找的另外一半。许斯尼说,此前他在土耳其国内时,因为生活中缺少志同道合并耐心与他沟通的人,这时常让他感觉非常苦闷,而认识了李女士之后,他对生活一下子燃起了新的热情。
决心
不顾反对只身来到中国
很快,假期结束,许斯尼回到伊斯坦布尔,找到机会和自己的家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却遭到家人的反对。 “他们的意见是,我应该找个身体正常的人一起生活,或者至少不要找一个相互距离那么远的,担心这种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将来会接受不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许斯尼说。
不过,这些阻力并没有让许斯尼动摇,在和心上人分开的日子,他们坚持网络上交流,两颗心反而越来越近了。
“为了和她在一起,我一定要来中国。 ”2014年,不顾家人的反对,许斯尼背起行囊,一个人离开家乡,来到了万里之外的青岛。
相处
游历十多个城市最开心
现在,都已经退休的两个人依靠退休金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也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平日里,除了固定时间去教堂做做礼拜,两个人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里,收拾家务,打理起居,做饭做菜,看似平淡又不乏温馨。
回忆起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李女士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给记者展示他们以前和其他聋人朋友一起去过的地方。大连、烟台、北京、济南……十多个城市中都留下了他们相依偎的身影。 “这是我和他在一起,最开心的经历。 ”李女士说。
当然,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过日子也难免闹些小矛盾,两个人也发生过吵嘴斗气等情况,不过,通常情况下,最后都是许斯尼首先“妥协”,向妻子道歉赔不是。而采访中,每每说起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两个人总是相视一笑,表情天真又有些害羞,就像是两个孩子一样。
感动
丈夫每天要写一封情书
老外在大多数人眼中总是很浪漫的,时不时给心爱的人一些惊喜。而当记者试探性提出这个问题时,李女士先是一笑,继而想到了什么,很开心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小跑到书柜旁边拿出一个红色封面的小本子,原来这是丈夫坚持每天写给她的一封情书,每天一页纸,短短几句话,已经写满了厚厚一个本子。 “我英语不好,他中文不好,每次他写完,我都得先用翻译软件翻译过来,然后再把中文版的也写下来。 ”说起这些,李女士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结果
相恋七年步入婚姻殿堂
将近一年的时间相处下来,许斯尼一开始身处他乡的担心和不适应渐渐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尽管只能靠手语,他已经开始学会主动帮李女士到市场买买菜,帮忙下厨收拾收拾海鲜,做做饭,和左邻右舍也都越来越熟悉了。
同时让李女士也非常欣慰的是,儿子渐渐长大了,也很开明懂事,对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并不反对。前不久,两个人刚刚到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书,只等本月12日,与亲朋好友一起相聚,正式向大家宣告他们的喜讯。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