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语听残疾老人联谊会”

  •  
  • 浏览次数: 65
  •  
  • 发表时间:2015-04-20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 插图 杨宏富

  •  

      打开了交流之门

      告别讲台后,我常为报社发些教育和社会新闻类的稿件,后被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经常深入到社区、学校和街道采访新闻。一次,我作为社区代表到街道礼堂参加会议。一位民政科的领导向我介绍:“我们这里老年茶室里有一个‘语听残疾老人联谊会’,每周五下午活动,很有特色。你有兴趣的话能不能来采访一下?”我一口答应。

      那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为听障老人特设的茶室。只见近50位老人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和时政新闻。一位主讲的听障老人不断地挥舞着双手,用动作讲解,全场鸦雀无声地看着他的手势“听讲”。“联谊会”的负责人、从聋哑学校退休的图画老师用笔书写告诉我:平时他们既不能与周围人沟通交流,又无法出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生活十分枯燥。为此,很希望能有一位志愿者,组织大家走出家门,去作“天下游”。我一听,当即答应:我来!

      这位听障老师给了我他家中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我心中“生疑”:他无法接听,打电话有何用?老人接着在纸上写道:“打电话,我儿子可接听;居室门铃上装有‘红灯’,见灯亮,我就开门。”原来如此!这样,我打开了与聋人交流的大门。

     

      旅游车满满当当

      在队伍正式出游时,他们为我配备了一位教听障儿童的聋校退休教师,作为随团翻译。刚开始时,我带他们赴市郊作一日游:浦东张闻天故居、松江醉白池、青浦陈云故居……不久,老人们不满足只在市郊游览,提出要到外地的著名风景点去观光作“多日游”。于是,我又陆续组织了雁荡山、天台山、庐山、黄山和天目山等“名山游”。难忘的是,一路上,时时刻刻感受到各种关怀,令我感动不已。

      每次车辆途中通过公路收费口时,我总是持街道证明下车去说明“车上全是听障残疾人”,总能免费放行。到了景点住宿的宾馆,我总是向对方提出:希望能对残疾老人奉献一份爱心。几乎所有接待宾馆,都一口答应,愿意给予廉价优惠。在安徽著名风景点“桃花潭”,一家房内备有独立卫生间、电视机、沙发等设施的宾馆,一听我的说明,经理双手一挥:行!每间两只床铺,每人仅收20元一夜,连原价一半都不到。住在这么价廉物美的房间里,老人们高兴地拍拍床,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对我和经理服务员跷起了大拇指,连连赞赏。

      老人们每次出游,费用都几乎只有跟旅行社的三分之一。老人们都感到十分高兴,全车52只座位总是满满当当的。连附近一些街道,甚至浦西的聋哑老人,闻讯后也纷纷要求报名参加。  

      田埂上美丽图景

      我们常坐的旅游大巴,司机叫小倪,是我旅游时结识的一位从部队复员的青年党员。他平时为旅行社接送客人,备有一辆金龙大客车。第一次活动时,我告诉他,这次是“为听障老人服务”,他说:“这是应该做的好事!我给你优惠!”后来还主动提出,沿途用餐所得的“小费回扣”,全部用作给老人加菜,不入个人腰包。老人们得知后,每次吃到免费加菜时,总是互相打手势称赞小倪。

      多次接送服务后,小倪也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向我提出,愿意免费接送老人去奉贤庄行他的家乡作一日游,观光农村景色。

      那天清晨6点,近50位老人在长青公园门口集合,上车奔赴庄行。上午参观蔬菜农田,中午,小倪请家人烧了丰盛的农家菜,在农舍的客厅里,摆了满满的4桌酒席。土鸡鸭、鱼、刚采摘的蔬菜……原汁原味,香气扑鼻!酒足饭饱后,下午,小倪请老人们到田头,每人摘一只大南瓜捧回家。于是在田埂道上,出现了这样一条“扛南瓜”的热闹长龙:有的扛在肩上,有的夹在腰间,更多的则用双手捧着,摇摇晃晃地行走。有老人用相机摄下了这幅美丽图景,互相传看。

      近年来,我为语听残疾老人当“义务导游”,曾被街道民政部门评为“十佳志愿者”,还得到了浦东新区“残联”的赞扬,两位杰出的“残联书画家”还各以“优秀书画”相赠与我。我特地托人去小南门一家专门裱书画的工场,为两幅珍贵的书画作品装裱,之后,我便将这两幅书画作品挂在我的书房侧壁上,经常一边欣赏,一边自勉。

      我觉得,发挥自己的余热,让“弱势群体老人”晚年生活得到快乐,自己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欣慰。


      来源: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