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聪技校生扛起公司技术创新“大梁”

  •  
  • 浏览次数: 74
  •  
  • 发表时间:2015-04-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近日,滨州技师学院在征集采访学院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时,发掘到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毕业生。

说他不寻常,是因为这个学生在十几岁时就得了一种怪病,使他的听力逐渐下降近乎于丧失。然而,他却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和刻苦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滨州技师学院学习时,他是第一个获得全省技能大赛冠军的学生;毕业后,他在山东伊特诺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工作,并成长为公司研发部核心人员之一,公司90%的发明设计以及设备的改造都是由他参与或主导的,其中更有8项成果获得专利,切实担起公司业务技术创新的“大梁”。

由于听力受损,学习成绩下滑严重,父母将他送进技师学院

他的名字叫朱恩浩(在校时叫朱志浩),1986年出生于博兴县乔庄镇,2005年——2009年于滨州市技师学院学习高级数控专业。

聪明伶俐的朱恩浩在小学四年级时突然得了一种怪病,随后听力越来越差,直至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期间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无效。由于听力障碍,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勉勉强强读完了初中。万般无奈之下,父母把朱恩浩送进了滨州市技师学院,只盼他能学一门技术今后好在社会上生存。

乐观小伙苦练本领,参加技能大赛多次获奖,毕业时,多家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

“我知道听力是我的短板,这是我无法左右的,那我就努力把其他方面变成我的长板。”朱恩浩乐观地说。

班主任王玮波老师对这个学生记忆深刻。他说,朱恩浩到哪都带着纸笔,学习、操作中遇到问题立刻就记下来,然后向老师一点点问清楚。也许正是因为听力不好,外界对他的影响很少,朱恩浩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鹭,反而把缺陷变成了优势。

朱恩浩是吕波老师带着参加大赛的第一批学生,在班主任推荐的七八个人里,吕波一眼就看中了这个爱钻研、肯用功、能吃苦的小伙子。实训车间里机器声非常嘈杂,集体辅导时朱恩浩根本听不见,吕波每次上课都要手把手单独给他示范辅导。打手势、看口型、写在纸上,都是他们交流的方式。朱恩浩又特别认真,训练紧张的时候和老师们练到晚上十点是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朱恩浩参加滨州市“铁雄杯”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同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奥林匹克数控大赛取得山东省高级组数控车第一名,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比赛取得第十五名的好成绩,而这是当时山东省参加全国数控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到毕业时,朱恩浩凭着自己一身过硬的技术和耀眼的荣誉,赢得了多家企业投来了“橄榄枝”。而好学的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又跑到青岛科技大学学习了半年的机械设计。

公司90%的发明设计以及设备改造都是由他参与或主导的,其中有8项成果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是朱恩浩加入山东伊特诺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第六个年头。该企业主要生产肉类分割设备。当前生产这种设备的市场份额大多被日本和德国等外企占领。国内生产这种设备的企业主要靠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份额。他刚进公司的时候,在车间从事机械车床加工工作。工作两个月之后,他主动找到公司领导,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机床切削液导向槽机构、刀具放置器两个小发明。公司领导大为赞赏,马上让他进入了技术部,协助总工程师做基本工作。通过不断摸索学习,他逐渐开始参与设计工作。

在技师学院学习时的大量的实践操作让朱恩浩熟知机床、焊工、钳工等工种,这让他做起设计来得心应手。“我在做设计时会先考虑工艺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这个零件到组装的时候怎么好用,焊接时会变形多少,我心里都得有个预算。车加工的工艺方案我都会为工人写下来,工人操作时有步骤地进行就能将误差减到最小。”朱恩浩说,这个习惯是他在校学习时养成的,至今让他受益匪浅。

目前,该公司90%的发明设计以及设备的改造是由朱恩浩参与或主导的,其中还有8项成果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他还带过3个徒弟,一个本科生,两个专科生。对此,他说自己作为技校生,感到很自豪。


    来源:滨州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失聪 朱恩浩 技师学院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