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6.5万新生儿听障 半年内干预最有效

  •  
  • 浏览次数: 56
  •  
  • 发表时间:2015-05-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听力障碍已成为全球最大且持续增长的感觉器官疾病,每年约6.5万孩子出生时有严重的听力障碍。日前正在上海开展听力义诊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著名语言和听力专家吉永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推动全面普及听力筛查和尽早进行听障儿童听力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大学、融入社会。”

  听障儿童出生6个月内诊断干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残疾性听力损失已达世界人口的5.3%(3.6亿),其中9%(3200万)为儿童。每年,约6.5万孩子出生时有严重的听力障碍。而在中国,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左右,年新增先天性听损婴儿1.6万-4.8万,中国儿童听力障碍康复面临巨大挑战。

  “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大约只有20%-25%的听障人群能够通过言语康复开口说话。而今天,80%以上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重返有声世界。”吉永博士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孩子出生之后6个月之内,做出诊断干预,就能让他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吉永博士说,目前,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分阶段管理是目前儿童听力障碍康复的方法和最新趋势。

  她举例说,0-3岁是儿童聆听的重要阶段,也是言语发展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孩子不容易听见、听清,也就更不可能准确发音。4-8岁的孩子有了初级沟通的需求,要和同学们一起交流,需要完整的声音感知能力。到了9-12岁,学业竞争相对较大,听障儿童需要和同学们一起上课,面对较为严苛的聆听环境,需要在噪声中聆听得更清晰。而13-18岁,他们的户外需求大大增加。

  科学医疗方案普及亟待推广

  不过,尽管在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和适当地治疗上有飞跃性的突破,但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听障患者都能享受到科学的医疗方案并康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听障儿童。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不少人认为,有了人工耳蜗就能恢复听力,不再需要助听器。

  对此,吉永博士表示,大量的临床案例研究发现,2岁以上,仅靠人工耳蜗,只有50%的人能捕捉到声调信息;而在一侧再配上助听器,才能很好地接受声调语言。尤其像中文,四个声调构成不同的含义,清晰地捕捉到声调对中国孩子很重要。高频声音亦是如此。“像C、SH、G这些很多高频的声音,过去的助听器会有一些局限性。”吉永博士表示,如今这一难题也得到了解决,比如借助峰力团队研发的高频重塑技术,就能帮助孩子既能听到声调,又有高频的声音。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整套康复系统,包括早期的筛查、诊断、治疗、听力干预和康复等体系的完善确立,就可以让听障儿童在语言康复后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吉永博士呼吁。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新生儿 听力障碍 筛查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