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炯当教练 听障运动员刻苦训练备战第22届听障奥运会

  •  
  • 浏览次数: 160
  •  
  • 发表时间:2023-09-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董炯指导队员只能“连说带比划”

  “手举高!小臂摆动要快!”董炯把手高高举起,连喊带比划,夸张地重复着示范动作。球网另一边,队员黄喜宝盯着董炯,若有所思。一遍又一遍练习后,小黄终于做出了一次漂亮的杀球。“好的!这个不错!” 董炯竖起大拇指,举过头顶摇了摇。小黄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记者在位于东五环平房村的朝阳体校羽毛球馆看到的一幕。现场,8名听障运动员正在前世界冠军董炯的带领下,备战将于下个月举行的第22届听障奥运会。
 

沟通困难,跟带外国队一样

  与健全人运动员训练不同,这支国家队操练起来太“安静”了。除了击球和鞋底摩擦地胶的声音,只有偶尔伴随发力发出的短促喊叫。队员间交流,全部用手语“交谈”。

  董炯学手语只能算“半路出家”,自然水平不高。跟队员们交流,得使出浑身解数。“个别队员康复得好,用助听器能与教练交流。完全聋哑的队员,能读一些唇语。不过接触多了,有了默契,他们能看懂我的手势、眼神。”他说。

  董炯的手势,其实很简单。比如,竖拇指是表示做得好,摇头就是不好,支起双肘撑一下表示“大力一点”……通常董炯要连比划带喊,语速也很慢,还得一遍一遍重复,“我的动作他们看不明白,就要看我的口型,一句简单的话,有时得说好几次。”

  董炯说,带听障运动员的最大障碍,其实还不是因为队员听不见,而是他们的理解局限性,“就跟带外国队一样,我们跟他们使用的不是一个语言体系。他们有独立的交流方式,他们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从沟通能力来说,听障群体比肢残人更弱势。”有时候,队员即便知道董炯说了什么,也很难理解他的意思,“只能想方设法去表达,这成了一件比较痛苦的事。”
 

听不见声,打出好球都不知

  在一般人看来,听障人四肢健全、视力无碍,打羽毛球有何困难?

  “困难太多啦。”董炯说:“他们听不见击球声音,无法判断什么样的动作带来什么效果。就像敲一面锣,如果不知道使多大劲能出多大声,敲哪个地方最响亮,自然不知该怎么敲。队员们经常是打出好球自己也不知道,而且比赛时队员不能戴助听器。”

  球队面临的困难不止如此。简陋的训练馆里,夏季闷热,冬天冷得不用脱棉服。不过,就是这样的环境里,孕育着队员们精彩的人生。“很多队员通过运动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开朗多了,跟以前判若两人。”来自贵州的教练张先明说,“你看黄喜宝,自己拍照晒到网上,水平很高的。还有王萌,读的是河北省重点中学,现在在河北师范大学运动系读大三了。”

  22岁的王萌先天性听力障碍,但在康复和助听器的帮助下,已融入了健全人的世界。见记者举起相机,她还“搞怪”地冲镜头整理了一下发型。从小打球的王萌,在2009年听障奥运会中勇夺女单亚军、女双铜牌,实现了中国残疾人羽毛球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她还曾在河北省运会中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并夺得女单冠军。“打球让我更自信、更快乐。”今年将是王萌第3次出征听障奥运会,她希望取得更大突破,为中国队拿金牌。
 

董指带队,明星教练很平易

  中国听障羽毛球队没有常设编制,临近大赛才组织集训。

  董炯有点着急,这次备战只有3个月,时间比较紧张。“队员都不是专业的,在地方上没有教练带,比赛机会也很少,技术水平、战术意识都很业余。”他说。带聋哑人和带健全人不同,技战术基础是一方面,心理层面的自卑更需解决,“一开始队员们有点放不开,相处时间长了就发现,其实他们很容易相处,都很善良、单纯。”

  “刚知道董指导要来带队,又兴奋又激动。人家可是世界冠军呢!”王萌说,董炯令队伍上了一个台阶,“很多东西以前没人教,也想不到,他一句话就能点醒你。比如杀球,以前我们动作很大,盲目发力。他告诉我们动作要小,要快、准、稳、狠。他是世界冠军,在场边一个眼神都会令我们备受鼓舞。”

  “刚开始我们都怕董指导有架子。不过接触下来觉得挺平易近人,能和我们打成一片。”王萌说,大家都挺喜欢这位冠军教练,“他说话特有意思,经常一本正经的,却把我们逗得不行。”

  来自南京的查正春,已是一名27岁的老将。他说自己以前很多动作不标准,在董炯的指导下进步很大,“这么高水平的教练来带我们,要好好珍惜机会。”
 

采访手记

董炯:世界冠军的“非主流”选择

  世界冠军退役后从教,不是新鲜事。但董炯的选择有些“非主流”——挂帅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当起了没编制、没薪水的志愿者。

  “残疾人运动员虽然是弱势人群,但他们通过努力为国争光,做的事儿并不弱势。”董炯说,他带队的最大目标,不是率队争金夺银,而是尽可能帮助残疾人运动员树立自信,更好地生活。

  董炯,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亚军,曾高居世界排名首位。2000年退役后,他成立羽毛球俱乐部,致力于青少年培养和群众体育推广。直到2007年夏天,一位广东妈妈带着听障女儿来到俱乐部,他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在深爱着羽毛球,中国也还有这样一支国家队。董炯了解到,这支特殊的国家队没有专职教练,训练都要“打游击”,便动了带队的心思,“我这有吃住条件,于是我向中残联体育部毛遂自荐,申请带队。”

  董炯当教练没有报酬,还自筹百万余元资金,在朝阳体校的球馆旁加盖了宿舍、食堂,改造了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国家队包括听障、肢残和智力残疾人3支队伍,每年都有世界大赛,挺忙的。”他说。

  如今,董炯已把俱乐部运营交给几位副总打理,自己的精力几乎全部投在残疾人弟子身上,“训练方面,我会安排好计划,有其他教练执行,有时我也会进行技术指导,我的更多精力放在队伍建设上。”与健全人羽毛球国家队赞助商不请自来不同,残疾人国家队的服装、器材都是“有什么用什么”。2010年广州亚残会羽毛球比赛,只有中国队有专业器材赞助,是董炯“跑”下来的。

  在董炯看来,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想到残疾人,总觉得要在生活自理方面多帮助他们。其实他们最需要外界的信任,忽视他们的缺陷,肯定他们的价值。”他还有长远打算,那就是推动羽毛球成为残奥会比赛项目,“伦敦残奥会没有羽毛球,队员都挺沮丧。慢慢来吧,不能急。”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笑笑
责任编辑:TY01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