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的孩子享受特别的爱

  •  
  • 浏览次数: 30
  •  
  • 发表时间:2015-06-2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6月16日,由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组织开展的“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5最美特校教师”初评候选人新鲜出炉,镇江市特教中心陈志兰老师的名字赫然在列。

喜讯传到市特教中心,师生们欢欣鼓舞,为从事特殊教育二十多年的陈志兰老师喝彩,对这位在无声世界中的默默耕耘者表达由衷的敬意。

坚守三尺讲台,奉献特别的爱

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因为老师要面对的是有听障、智障等的学生。陈志兰体会到,只有深爱这些特殊的孩童,付出加倍的爱,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针对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陈志兰研究、尝试梳理聋生的作文教学和语言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素材和方法,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语言积累,想方设法解决聋生学习汉语难的困惑。

如一个普通的拼音字母“a”,普通学生教一两遍就会了,而陈志兰为了让学生掌握,足足教了一个星期。她边发音,边用手触摸孩子的脖子,同时让孩子也触摸她的脖子,让他们感受声带发音带来的振动,并张大嘴形,让孩子尽可能跟着她一起发音,发出正确的音。

和普通孩子们相比,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普遍没有经过幼儿园的训练,到了小学坐不住了。有一天,她正在讲课,一名男孩听着听着竟钻到桌子底下去了。为了锻炼这些孩子的坐功,陈志兰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课上安排时间带着孩子做游戏,让他们坐着不动吹蜡烛等。

因为长期使用手语,给聋生们的作文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今天”和“现在”手语表达方式一样,但在书面表达中则不同,不加以区分,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陈志兰探索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阅读积累法、修改病句法、语言习惯养成法、分年级段训练法、生活化的练笔训练法等。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看报纸或全神贯注地写作文,陈志兰感到无比的欣慰。

除了正常的上课,陈志兰还想着给成绩好的孩子提优,给基础差一些的孩子补课。她上午七八点到校,傍晚五六点才离校,晚上八九点钟,又坐在灯下开始了备课。轮到晚上值班,她要一直忙到八点多钟才能回家。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母亲,她经常觉得愧对家人。

近几年来,陈志兰已经陆续将16名学生顺利送入了聋人高等学校,她所带的高中毕业班录取率达70%。其中一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这是市特教中心近八年来唯一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同学。今年,她的班上又有7名同学顺利通过了单独招生考试,即将进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

顾及细枝末节,体现特别的爱

陈志兰尊重残疾学生,热爱残疾学生。她经常说,老师爱学生,要像妈妈爱孩子一样。

她拿出工资接济学生,带来可口的饭菜送给学生,放弃休息照顾突然生病的学生……女孩子不会梳头发,她就手把手反复教;学生们不会洗衣服,她就利用午休时间到宿舍示范给他们看。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是他们的“妈妈老师”。

逢到陈志兰值日时,她会在三层教学楼上下穿梭,生怕孩子出意外。“由于这里有的孩子智障,于是每天值日的老师都要小心地看护着他们。”中午就餐时,她会来到餐厅照顾孩子们就餐。

陈志兰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一件事。住宿学生朱鹏被开水烫伤了,她闻讯后立即抱起他,和校医一起送医院。幼小的朱鹏痛苦地在陈志兰怀中颤抖。虽然当时陈志兰还没有孩子,但那一刻,她已经把朱鹏当成自己的孩子,母爱油然而生。她不停地打手语安慰他:“不要害怕,要像小男子汉一样勇敢。”

当医生准备用剪刀揭掉朱鹏膀子上被烫坏的皮肤时,陈志兰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他的手,另一手抚摸着他的头,用镇定的目光暗示着他:“别怕,有老师在。”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朱鹏似乎读懂了陈老师的眼神。他也用信任的目光回应着:“老师,你放心,我不怕。”为了利于孩子恢复,手术时医生没有打麻醉药,朱鹏咬牙没有喊一声。手术后,医生对朱鹏竖起了大拇指。这时,陈志兰才感觉到自己的手已经被朱鹏掐青了。朱鹏打着手语说:“老师,对不起。”陈志兰把朱鹏深深地搂在怀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不分校园内外,延伸特别的爱

 

陈志兰特殊的爱不仅体现在校园内,还延伸到校外。“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书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掌握课本外的各种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聋哑孩子由于生理缺陷,原来就有口难开,再加上有遗传等特殊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见到教师或者见到熟人往往不愿打招呼。陈志兰就从早上问好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主动问好的习惯。每天早晨,只要见到不愿意与教师打招呼的学生,陈志兰便会主动上前拉住他的手,微笑着打着手势:“xxx,你早!”老师的主动问好,让同学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立刻向老师问好了。这看上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却从小培养了聋孩子的文明礼貌。

多年来,陈志兰坚持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家长建立起共同培养学生成长环境。有时学生毕业后踏上了工作岗位,陈志兰仍然关心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时不时和他们发短信,或在qq、微信中聊上几句,说说近况,谈谈心里话……

陈志兰说,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残疾学生培养成才。如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身边同学的变化,同学所获得的奖励,学校组织的春秋游、学雷锋、助残日等活动,她都会紧密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深入浅出讲理想、讲品德、讲文明,不仅让学生学业上有所收获,更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陈志兰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学生施颖获江苏省“美德少年”、镇江市“美德标兵”荣誉称号,所教学生赵晓芳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市文明礼仪标兵”。

陈志兰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利用自身的手语优势,积极参加学校“博爱手语”活动,走进社区、医院、派出所、博物馆、学校等,无偿教授大家简单的日常手语,协助公安部门审理聋哑人案件,赢得了相关单位的一致称赞。

二十多年来,陈志兰一直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在无声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学生离开了学校,但他们忘不了特教中心,忘不了陈志兰老师。每逢春节、教师节,甚至陈老师的生日,许多孩子们都会记得给她发来短信、微信,表达感激之情。还有的学生结婚时,也会请陈志兰参加他们的婚礼,分享他们的幸福。此时,她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来源:镇江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