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听障者奢望: 定制“中国好声音”

  •  
  • 浏览次数: 29
  •  
  • 发表时间:2015-07-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最怕去餐厅,各种说话的声音干扰很大,助听器里传出来的声音更是震得耳朵疼,特别不舒服。更糟糕的是,经常因为听不清楚对方说话乱打岔出丑,比如一次朋友说要点单,我说我不吃蛋,特别尴尬。”已经佩戴助听器十多年的刘珩(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清晰地听到这个世界,不再大吼大叫地和家人朋友说话,不再打岔,不再出各种尴尬状况,对生活在扬州的刘珩来说,是一个奢望。

  这是长年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损伤患者最常遇到的状况之一,因为时常伴有沙沙的噪声干扰,听不清对方讲话或简单的外界声音放大等因素,助听器佩戴者通常会表现出高度的可辨识性——沉默、说话特别大声、打岔、沟通困难及惧怕与人沟通。

  不再“大吼大叫”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人口中,超过6.3亿人受到听力问题的困扰;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此外,药物性致聋情况在我国儿童中也不在少数——即便是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聋哑人也是残疾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但与之对应的,中国目前应对听力损伤者的市场还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据统计,我国目前只有4所大学有听力相关专业,全国只有不到1万名听力专业人士,对听力损伤者的专业服务力量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作为听障人士的生活必需品助听器,现实的状况是,其产量只能满足全球不到10%的需求。相比发达国家助听器约20%的市场渗透率,发展中国家,每40个需求者中只有不到一位拥有助听器。

  据调查,全国7000多万听障者中,70%应该佩戴助听器,即4900万人;其中10%的人验配助听器,暂按一只耳朵计算,需要490万台助听器;按每5年更新一次计算,则每年至少需要98万台。

  另一组数据进一步显示,从发现听力障碍到最后选配助听器,平均等待时间约7~10年;从关键的佩戴率上来看,国内助听器选配比例在5%左右,发达国家助听器选配比率约25%,是国内的5倍。

  “即便是对已经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与国人听力习惯和发音的契合问题。”北京听力协会王树峰博士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从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不同听障人群的听力损失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平坦型、渐降型、显降型和陡降型。我国听障人士的听力损失类型主要以平坦型听力损失为主,即各个频率的听阈几乎相等,这一比重高达53%,但相对于其他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后的效果是最好的。

  然而,市场上普遍应用的助听器是搭载国际通用言语即英语语音语调的数字处理器,而欧洲人以陡降型听力损失(低频区听力接近正常,到1000Hz以上的频率区陡降)为主,中文有独特的四声声调相较于英文更低沉饱满,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生活环境噪音也较高,这就决定了在国外可能用得不错的助听器在中国患者身上的体验并不好。

  中文定制

  “全球市场来看,助听器目前的研发企业都是国外公司,但国外和中国可能在环境上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国非常热闹。”瑞士Sonova索诺瓦听力集团旗下峰力公司培训部总监,高级听力学家杨欣怡博士向记者介绍,“比如在瑞士,大家说话都很小声,餐厅也很安静,助听器佩戴者并不会对助听器中被放大的噪声特别敏感。”

  杨欣怡和她的研发团队优化了大声放大水平、压缩速度、低频声音及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的高频压缩,提出了适应中文言语的听力解决方案。

  “我们发现,中国人不仅热情好客,对于‘讲中文’的助听器也有非常积极的建议。”她说。

  她告诉记者,他们根据中国街道等公共场所噪声水平,对中国定制产品进行了噪声级别针对性的设置,添加了噪声净化功能“噪声防护盾”。

  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在随后盲选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无论在安静还是嘈杂环境中,搭载中文言语处理的助听器都能显著提升用户的中文言语理解力。

  在安静环境中,中文言语理解率显著提升,平均提高41%;在嘈杂环境中,中文言语理解率显著提升,平均提高40%;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中文言语理解率也有显著提升,平均提高23%。同时,搭载中文言语处理器的助听器获得了中文用户更高的验配偏好度,67%的用户更偏好中文言语处理器。

  在首批试用的患者反馈中,可以听到以往根本听不到的孩子低语,不再大吼大叫地对家人说话,再也不用忍受持续的沙沙沙噪音等感受成为中文平台助听器与普通助听器的最直观感受。

  “站在马路边,我再也不用忍受轰隆隆的车队般的轰鸣声了,我可以清晰地听得到,车是一辆一辆地从身边开过去,觉得世界都不再那么吵了。”北京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而对峰力听力来说,中文平台不仅打开了中国听力设备的广阔市场,甚至在印度也收到了意外之喜。

  “作为另一大古老文明,印度语音中也有类似中文声调的部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为中国患者开发的处理平台在印度也很受欢迎。”杨欣怡告诉记者。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我们非常期待未来5~10年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SONOVA集团CEOLukasBraunschweiler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事实上,我们仍然在中国加速开发符合中国客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的新产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听障 助听器 耳聋 听力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