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
|
||
|
||
|
人物名片 团体:焦作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听力语言康复教师 性别:女 人数:12人 平均年龄:27岁 座右铭:帮助孩子听清楚、讲明白,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社会 风声、雨声、流水声、鸟鸣声……每天,我们都会聆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然而,有一些孩子因患有听力障碍,始终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为了让这些孩子听清楚、讲明白,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师们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7月15日,记者走近这些康复教师,感受她们工作的繁琐与辛苦。 准备工作细致入微 7月15日7时50分,记者来到焦作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的办公大楼时,12名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正忙着打扫卫生,有的清扫地面,有的擦桌子,有的给玩具消毒……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办公大楼的第二层至第四层,分别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设的亲子班、小班、中班和点训班。每天早晨上班前,该中心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师都要把教室里的桌椅板凳、玩具和教学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 该中心负责点训班教学的徐艳君老师告诉记者,每天下午放学后,她们要将教室内外彻底地打扫一遍,进行全面消毒。第二天上班前,她们仍需打扫和消毒。“孩子们的抵抗力弱,确保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徐艳君说。 卫生大扫除结束后,12名老师分别站在楼梯口和各个教室门前,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8时许,家长带着孩子陆陆续续来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佳佳早上好。”“聪聪早上好。”每见到一名孩子,老师们都会微笑着和其打招呼。 记者看到,站在楼梯口的老师一边与孩子们打招呼,一边检查他们的双手和口腔等。“在孩子们进入班级之前,我们都要详细地检查他们的双手、口腔及体温等,做这些事情虽然繁琐,但可以有效预防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染。”张珍珍老师向记者介绍。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一般病症较轻,一旦引起并发症,就会危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对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非常重视。 “聪聪,你今天早上吃的是什么啊?”孩子们来到教室门前,迎接的老师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记者发现,这些老师要和每一个孩子聊上好几句,而且内容也不相同。该中心中班的老师庞志娟介绍,她们和孩子聊天的目的不仅仅是打招呼,更重要的是判断孩子们的助听设备是否正常。如果孩子们答非所问,或者表现出没听明白的神情,她们就会检查孩子的耳朵和助听设备,为孩子清理耳垢,或者拿出助听器保养包为孩子清理助听设备,确保孩子们都能听见声音。 等这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一天的教学工作才拉开序幕。 用心对待每一名孩子 8时10分,第一节课开始了。今天,中班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画西瓜。 进入7月份后,很多孩子开始转到幼儿园学习,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天气炎热跟着家长回了老家,所以当天在该中心上课的孩子比较少。为了让孩子们不显得孤单,本节课除了中班的4名4岁多的孩子外,还有来自小班4名两三岁的孩子,他们将在一起上课、玩耍。 “孩子们,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庞志娟在黑板前指着一幅图画问。 “大西瓜!”台下,负责中班教学的另一名老师王宇走到每一名孩子面前,引导孩子大声地喊出来。 原来,每次上课时,班级的一名老师在台上讲课,另一名老师则在台下配合,引导孩子学习。由于本次上课的还有4名来自小班的孩子,所以小班的两名老师也站在台下辅助教学。 “孩子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画大西瓜,好不好?”庞志娟微笑着问大家。 “好。”在王宇的引导下,孩子们发出稚嫩而响亮的声音。 接着,庞志娟按照步骤一边讲解一边画出西瓜的图案,王宇与另外两名老师则在台下指导孩子挑选出不同颜色的画笔,一笔一画地作画。记者看到,在孩子们挑选画笔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难以分辨不同的颜色,王宇便拿出一支画笔走到这些孩子的面前,让他们比照着取画笔,鼓励孩子们不断地尝试,选错了就再来一次。有的孩子挑了五六次才选对画笔,王宇一点也不嫌麻烦,一旦孩子有进步,她就马上给予表扬。有时画笔掉在地面上,孩子弯腰去捡时,一旁的老师会马上走到这名孩子身边,弯下腰把手挡在孩子头部与桌子之间,防止孩子的头碰到桌子。 孩子们绘画的时候,老师们一边在旁边指导,一边教他们说出西瓜各部位的名字和颜色,并且一遍又一遍地帮他们纠正发音。 “婉婉,这儿画的是什么?”庞志娟来到一名两三岁的小女孩身边,轻声问道。 “西瓜籽。”虽然小女孩的发音不那么清晰,语调也有别于普通孩子,但还是得到了庞志娟的赞扬。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语言训练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把语言训练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力争帮助孩子们早日和正常孩子一样说话和交流。”庞志娟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该中心的老师们需要比其他幼儿园和学校的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他们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进行一对一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的教学。 因材施教让孩子更优秀 8时40分,到了下课的时间,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上厕所、洗手、喝水等。在个别化训练室,点训班的老师徐艳君和6岁多的小男孩涵涵进行一对一教学。 “涵涵,今天老师要对你进行单独辅导。你大声地把这篇课文念给老师听,好不好?”徐艳君递给涵涵一本书,和蔼地对他说。涵涵乖乖地接过书,大声朗诵着。 涵涵朗诵完,徐艳君拿出粉笔先在一张小桌子上画了一条小河和一条小鱼,然后在小鱼的前方滴了几滴水,对涵涵说:“涵涵,你把这几滴水吹到小河里,让小鱼喝水好不好?” 涵涵按照徐艳君的要求,将这几滴水一口气接着一口气向小河的方向吹去。过了一会儿,徐艳君再次滴上几滴水,让涵涵重复这样的过程。 徐艳君告诉记者,在该中心学习的孩子除了要上集体课外,每周还要上一节至三节点训课,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孩子们从该中心毕业后,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回到该中心上点训课,接受老师的单独辅导。 徐艳君负责的点训班是专门辅导已经毕业的那些孩子,今天上课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名。涵涵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从小由奶奶教他说话,但效果很不理想。涵涵5岁时,奶奶把他送到该中心学习。在该中心学习一年后,涵涵的发音有了很大进步。到幼儿园后,涵涵对于含“h”等个别声母的单词,读音一直没有完全纠正过来。每隔一段时间,涵涵都会在奶奶的带领下回到该中心,接受一对一单独辅导。对着鱼吹水滴的训练,则是徐艳君专门针对涵涵设计的教学内容,目的是锻炼涵涵的口腔发音。 过了十多分钟,涵涵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了。徐艳君让涵涵再次朗诵课文,她一边听涵涵朗诵,一边为他纠正发音。记者发现,涵涵的发音较刚开始有了不小的进步。40分钟的辅导课结束时,涵涵朗诵的课文中大部分包含“h”等声母单词的发音已比较准确。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徐艳君说:“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上帝就给他们安了静音键,但是,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他们一样可以发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她们用博大的爱心鼓励听障儿童勇于面对现实,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对听障儿童进行多形式、多类型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让1500余名听障儿童及时学会了说话,恢复了正常的语言功能,步入普通学校,同其他儿童一样快乐的学习、生活。 图① 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的老师们。 图② 一对一教学中,李娟老师正在教孩子练习发声。 图③ 记者(左)在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采访张珍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