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想带你们去听听
有一群不幸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无法听见这个世界的声音,幸运的是,有一群平凡而又善良的女性出现在他们生命中。昨天下午,记者近距离接触这些爱心天使,了解她们在行善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扬州这些听障儿童的现状。
特殊群体
十年坚持,她们为听障孩子燃烧青春
很难想象,一个人若听不见来自这个世界的声音,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在扬州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性的原因,在听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需要借助助听器才能勉强听到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会被社会上很多人区别对待。很多时候,这些孩子的父母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念四桥路附近,有这样一家教育机构,他们在简陋的教学区内,帮助40多名听力存在问题的小朋友完成幼儿园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正常人的环境中去。
机构负责人吴迎春告诉记者,对待这些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份爱心,从2005年到现在,其间有过不少人来到这里教育听障儿童,但也有不少人从这里离开了。吴迎春表示,教育这些孩子必须要有爱心,因为若没有爱心很快就会厌倦,毕竟照顾这些孩子并非易事。
爱心接力
90后姑娘:
至今仍记得被咬手背的疼痛感
今年22岁的邱晓琪是老师中的一员。作为一名90后姑娘,邱晓琪较之同龄人多了一份社会担当,在上大学期间,她就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邱晓琪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就一直希望能够将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结合起来。
“这些孩子需要人慢慢培养。”邱晓琪说,在从事这项工作后,邱晓琪将很多精力都花在了陪伴孩子上,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但这些孩子即使戴着助听器也会存在一些听力问题,为了能够和这些孩子交流,邱晓琪和其他同事经常要非常大声地说话,有时候会因此感到嗓子很不舒服。
据了解,由于听障小孩在听力上存在问题,因此容易暴躁,再加上家长认为孩子有残障,所以在性格管束上会放松一点。邱晓琪告诉记者,在她刚刚教这些孩子的时候,和一位发脾气的小朋友交流,被这名小朋友死死地咬住了手背,至今想起来,手背还隐隐作痛。不过邱晓琪并没有在意这些。“小孩子要循循善诱,毕竟他们需要一份爱心去包容。”
听障儿奶奶:把孙子当成“第二个儿子”
据邱晓琪介绍,这40多个小孩中,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是听障人,家里人都以为两人生出来的小孩必定也是一名听障孩子,可当孩子能够牙牙学语的时候,才发现小孩仅仅是听力存在问题,说话还是可以的。家里人得知后,激动不已,想把小孩培养好,可是父母都是听障人,根本没办法教育孩子,为了能够教育好小孩,家中的奶奶把孙子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来教育,并和邱晓琪等人一起教会了小孩说话。邱晓琪表示,如今这个孩子说话的时候,除了会出现一些障碍音外,基本能够正常交流了。
收获惊喜
听障儿因歧视一度抑郁,后逆袭成为学霸
吴迎春告诉记者,这些听障儿童需要融入社会,需要具备超越常人的毅力,因为他们会遭遇来自外界的异样目光。吴迎春表示,在帮助孩子锻炼说话的同时,她们也会注意帮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异样目光时不会感到自卑。
据吴迎春介绍,从这里走出去了很多孩子。其中一位孩子从这里离开后,去了扬州一家著名的小学读书,由于听力存在问题,刚开始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为此,这个孩子受到了班上其他学生的歧视。吴迎春告诉记者,这名孩子虽一度很抑郁,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成绩提高到了班级前列,也正因此这名孩子被班上的同学称作班级“海伦·凯勒”。
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吴迎春从来不含糊,从她手上走出去的学生中,有一名今年正准备报考南京化工学院的研究生。
去年夏季,吴迎春收到了三份喜报,是三位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分别被东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录取了。吴迎春表示,这些孩子所获得的成绩是靠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而她们只是在最初的时候帮他们塑造了一个健全的心理。
年轻父亲首次被喊“爸爸”,当场落泪
47岁的金永琴为听障儿童服务了20余年。金永琴告诉记者,她曾遇到过一个来自天长的父亲,孩子三岁的时候依旧不会说话,于是将孩子送到了她的手上。那位二十几岁的年轻父亲表示,时常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叫“爸爸”,他的心总是如刀割般疼,希望有一天也能听到自己的孩子叫一声“爸爸”。
金永琴和这个小孩接触后发现,小孩只是听力存在问题,因为接收不到外界的信息,所以才不说话,久而久之也就显得不会说话了。金永琴给孩子戴上了助听器,用了两周的时间教孩子发音,两周后小孩终于能从喉咙里吐出“爸爸”两字了。当孩子当着父亲的面喊出“爸爸”时,这名父亲当场泪流满面。
金永琴表示,对于这些小孩的教育问题,还需注意他们平时的一些习惯,及时关注他们的变化。金永琴告诉记者,曾有一个小孩已经能够讲话了,突然有一天就什么话也不讲了,金永琴叫来了孩子的家长,在家长看来孩子肯定是生病了,否则不会这样沉默的,后来到上海的医院检查时,医生告知孩子患上了中耳炎,再晚来几天,小孩的耳朵将永久失去残余听力,即便戴上助听器也于事无补,医生从小孩的耳朵里抽出了3针管水。从上海回来后,家长特地赶来感谢金永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金永琴能够如此用心地对待孩子,让自己的孩子避免了永久性的伤害。
爱的铺垫
用文字让孩子获取前进的“拐杖”
在课堂现场,记者注意到,每个班最多7个小孩,而其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汉字,这与当下提倡的去小学化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对此,吴迎春表示,听障小孩到了7岁以后就要上小学了,小孩走进小学必定要跟正常听力的小孩一起学习,不会有特殊待遇,必须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获取一柄“拐杖”,让他们能够比那些正常听力的小孩多学点东西。
吴迎春认为,这些听障孩子要能在社会上正常成长,除了她们的帮助,家长的关爱,还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不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来源:扬州时报
特殊群体
十年坚持,她们为听障孩子燃烧青春
很难想象,一个人若听不见来自这个世界的声音,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在扬州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性的原因,在听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需要借助助听器才能勉强听到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会被社会上很多人区别对待。很多时候,这些孩子的父母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念四桥路附近,有这样一家教育机构,他们在简陋的教学区内,帮助40多名听力存在问题的小朋友完成幼儿园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正常人的环境中去。
机构负责人吴迎春告诉记者,对待这些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份爱心,从2005年到现在,其间有过不少人来到这里教育听障儿童,但也有不少人从这里离开了。吴迎春表示,教育这些孩子必须要有爱心,因为若没有爱心很快就会厌倦,毕竟照顾这些孩子并非易事。
爱心接力
90后姑娘:
至今仍记得被咬手背的疼痛感
今年22岁的邱晓琪是老师中的一员。作为一名90后姑娘,邱晓琪较之同龄人多了一份社会担当,在上大学期间,她就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邱晓琪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就一直希望能够将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结合起来。
“这些孩子需要人慢慢培养。”邱晓琪说,在从事这项工作后,邱晓琪将很多精力都花在了陪伴孩子上,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但这些孩子即使戴着助听器也会存在一些听力问题,为了能够和这些孩子交流,邱晓琪和其他同事经常要非常大声地说话,有时候会因此感到嗓子很不舒服。
据了解,由于听障小孩在听力上存在问题,因此容易暴躁,再加上家长认为孩子有残障,所以在性格管束上会放松一点。邱晓琪告诉记者,在她刚刚教这些孩子的时候,和一位发脾气的小朋友交流,被这名小朋友死死地咬住了手背,至今想起来,手背还隐隐作痛。不过邱晓琪并没有在意这些。“小孩子要循循善诱,毕竟他们需要一份爱心去包容。”
听障儿奶奶:把孙子当成“第二个儿子”
据邱晓琪介绍,这40多个小孩中,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是听障人,家里人都以为两人生出来的小孩必定也是一名听障孩子,可当孩子能够牙牙学语的时候,才发现小孩仅仅是听力存在问题,说话还是可以的。家里人得知后,激动不已,想把小孩培养好,可是父母都是听障人,根本没办法教育孩子,为了能够教育好小孩,家中的奶奶把孙子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来教育,并和邱晓琪等人一起教会了小孩说话。邱晓琪表示,如今这个孩子说话的时候,除了会出现一些障碍音外,基本能够正常交流了。
收获惊喜
听障儿因歧视一度抑郁,后逆袭成为学霸
吴迎春告诉记者,这些听障儿童需要融入社会,需要具备超越常人的毅力,因为他们会遭遇来自外界的异样目光。吴迎春表示,在帮助孩子锻炼说话的同时,她们也会注意帮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异样目光时不会感到自卑。
据吴迎春介绍,从这里走出去了很多孩子。其中一位孩子从这里离开后,去了扬州一家著名的小学读书,由于听力存在问题,刚开始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为此,这个孩子受到了班上其他学生的歧视。吴迎春告诉记者,这名孩子虽一度很抑郁,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成绩提高到了班级前列,也正因此这名孩子被班上的同学称作班级“海伦·凯勒”。
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吴迎春从来不含糊,从她手上走出去的学生中,有一名今年正准备报考南京化工学院的研究生。
去年夏季,吴迎春收到了三份喜报,是三位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分别被东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录取了。吴迎春表示,这些孩子所获得的成绩是靠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而她们只是在最初的时候帮他们塑造了一个健全的心理。
年轻父亲首次被喊“爸爸”,当场落泪
47岁的金永琴为听障儿童服务了20余年。金永琴告诉记者,她曾遇到过一个来自天长的父亲,孩子三岁的时候依旧不会说话,于是将孩子送到了她的手上。那位二十几岁的年轻父亲表示,时常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叫“爸爸”,他的心总是如刀割般疼,希望有一天也能听到自己的孩子叫一声“爸爸”。
金永琴和这个小孩接触后发现,小孩只是听力存在问题,因为接收不到外界的信息,所以才不说话,久而久之也就显得不会说话了。金永琴给孩子戴上了助听器,用了两周的时间教孩子发音,两周后小孩终于能从喉咙里吐出“爸爸”两字了。当孩子当着父亲的面喊出“爸爸”时,这名父亲当场泪流满面。
金永琴表示,对于这些小孩的教育问题,还需注意他们平时的一些习惯,及时关注他们的变化。金永琴告诉记者,曾有一个小孩已经能够讲话了,突然有一天就什么话也不讲了,金永琴叫来了孩子的家长,在家长看来孩子肯定是生病了,否则不会这样沉默的,后来到上海的医院检查时,医生告知孩子患上了中耳炎,再晚来几天,小孩的耳朵将永久失去残余听力,即便戴上助听器也于事无补,医生从小孩的耳朵里抽出了3针管水。从上海回来后,家长特地赶来感谢金永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金永琴能够如此用心地对待孩子,让自己的孩子避免了永久性的伤害。
爱的铺垫
用文字让孩子获取前进的“拐杖”
在课堂现场,记者注意到,每个班最多7个小孩,而其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汉字,这与当下提倡的去小学化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对此,吴迎春表示,听障小孩到了7岁以后就要上小学了,小孩走进小学必定要跟正常听力的小孩一起学习,不会有特殊待遇,必须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获取一柄“拐杖”,让他们能够比那些正常听力的小孩多学点东西。
吴迎春认为,这些听障孩子要能在社会上正常成长,除了她们的帮助,家长的关爱,还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不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来源:扬州时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