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名大学生自学手语 课余时间教聋儿画画跳舞
没有任何残疾,为啥苦学手语?就是为了能与听障儿童沟通,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自从去年年初,东北农业大学译梦手语团的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便每周两次来到省聋儿康复中心开设“第二课堂”,用手语为孩子们传授书法、舞蹈和美术等课程。
用手语“实现”孩子心愿
据该社团负责人、大三学生姜珊介绍,自学手语源于他们首届“团长”。八年前“老团长”曾经自学手语参加了残奥会的志愿活动,并在学校成立了手语社团,手语学习在一批批学生中传承下来。
一次去省聋儿康复中心参加志愿活动时,社团的志愿者们拿着自己画的图画送给孩子们,那些羡慕和渴望学习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同学。姜珊回忆说:“当时一位小妹妹眼睛一边盯着我们的画,一边打着手语跟我们说,她喜欢画画!”
回到学校后,手语社团的志愿者们决定为孩子们开设第二课堂,帮他们圆梦。随后社团改名为译梦手语团,主动与省聋儿康复中心建立联系,每周二、四下午为大中小班的聋儿义务开设“第二课堂”,一年半以来,已开设了硬笔、绘画、剪纸、舞蹈等课程。
用手语绘制“心声”图画
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但与一般课堂不同的是,下面的学生戴着助听器,大学生志愿者老师则用很大声音再辅以手语讲课。“这个地方,有个小圈圈,看这里……”美术课上,大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胡啸弯着腰、握着听障女孩琪琪的手,一边帮着改一边大声说,不时还让琪琪抬头看她的嘴形。琪琪终于明白了,拿出橡皮把多余地方擦掉。琪琪拿出胡啸老师教她画的小鸡,吐字有些模糊地说:“胡啸姐姐教的,我很喜欢,我回去还教爸爸妈妈了,他们都说我画的很好看,我还要教其他的小朋友!”一堂课下来,胡啸的嗓子喊哑了,手也举酸了。可看着孩子们的“作品”,她心里无比欣慰。
“先迈右腿,对,转个圈,眼睛看着手指……”大一学生范艺颖边做着舞蹈示范动作边大声说并配合着手语。中班的彤彤和萌萌学得最认真,10分钟后,两个孩子把动作都记住了。据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大学生志愿者们来中心开设第二课堂的一年多以来,孩子们已经排练了几支舞蹈,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用手语“倾听”孩子梦想
教书法的大一学生范艺颖说,虽然这些孩子大都听不见声音,但聪明好学,心怀梦想。“能当他们的小老师,‘听’懂他们的话,教他们一些知识,真的很难得!”只上了两次课的范艺颖已经爱上了这些孩子。
黄斌,大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他说:“有一次在我们上完课以后,休息期间有个小朋友一直拉着我和他聊天。可能是因为听力不太好的关系,他说话特别不清楚,很多话我都不能理解,我只能和他用手语进行简单交流,得知他长大想当一名医生。他渴望的眼神深深印在我心里,回到学校后,我抽出更多时间学习手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听’懂他们的梦想。”
姜珊说,这些孩子们虽然身有残疾,但总是对人报以微笑,希望我们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的心贴在一起。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