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噪声伤耳朵

  •  
  • 浏览次数: 88
  •  
  • 发表时间:2015-07-3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据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针对导致听力下降的相关因素,以及非职业性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害等相关问题,记者走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采访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龚树生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龚树生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龚树生主任

      哪些因素会引起听力下降?

      1、 中耳炎。中耳炎发生之后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

      2、 药物导致的听力下降。

      尤其是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比如说庆大霉素、链霉素、卡拉霉素这类的抗生素,过去临床上用的比较多且不规范。1999年,我国正式发布了耳毒性药物的用药临床规范,此后,药物导致的耳聋的发生比例大幅下降。

      3、 噪声。

      噪声导致的听力下降非常多见,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工人。比如说铝厂、电厂、轧钢厂、水泥厂等在这类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工人,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接触噪声的年数增加,他耳聋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4、 老年因素。

      现在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是越来越高,所以老年人听力下降也很多见。

      5、 其他因素。

      由于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先天性耳聋,或者是后天迟发的耳聋,这些可能与某些遗传基因突变有关。还有一些先天性耳聋可能是由于母亲妊娠的时候,服用药物不当或者因为生病导致胎儿出生之后,新生儿听力下降。

      非职业性噪声多数由于患者用耳不规范

      噪声就是说我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打个比方说,楼上一家人开派对,音乐声音很大,但对于楼下周围的人来说,不愿意听这种声音,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噪声。

      实际上现在很多公众用耳是不规范的,也可以说对听力是有伤害的。比如大家经常在公共交通上能看到,尤其是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经常回戴着耳塞或耳麦听音乐,甚至隔几个人都能听到他耳塞里面发出很强烈的声音,这种高强度声音的长时间接触,对听力的伤害是肯定的。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听力损害?

      1、避免中耳炎的发生。

      很多中耳炎患者是由于在儿童期发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诊治,成年后仍然没有治好,成为了慢性中耳炎。实际上中耳炎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比方说感冒后,需要注意擤鼻方法,不恰当的擤鼻方法,有可能鼻腔分泌物带到耳朵里,引起急性中耳炎。    还有坐飞机的时候,尽量在飞机上升和下降的时候不要睡觉,如果是感冒期最好不要坐飞机,避免航空性中耳炎。

      2、避免接触耳毒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一个致聋药物。人类对这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个体性差异非常大,有的人可能一针就全聋了。所以如果说有这一种耳聋,药物性耳聋家族死的这个患者,他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应该特别的小心,它是一个遗传性的因素导致的,所以有时候一家好多人都因为这个药物导致的耳聋,所以我们要避免这个。除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外,一些利尿药、抗癌药物也会对听力有伤害,所以医患双方要注意到这个问题,避免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3、避免接触噪声

      除了听力以外,噪声对我们的伤害是全身性的。它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心烦意乱等精神症状,还会引发内分泌、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变化。

      平时如果要用耳,注意接触声音的量和时间,尽量的做到两个“60”的原则,也就是声音尽量不要超过60分贝,接触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

      除了上述方面,还应避免耳外伤、比如不恰当的掏耳朵,或者是在脏水里游泳或潜水。老年人除个体差异因素以外,也应回避有害因素,适当锻炼身体,注意健康饮食,掌握好自己的生活规律,从而保护听力,做到耳聪目明。

      最后,耳朵一旦出现耳鸣、发闷、发痒、疼痛或者听力下降,一定要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千万不可自行随意口服消炎药,或者是掏耳朵。 



     来源:央视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莫让 噪声 耳朵 听力 残疾人